骨质疏松的五大认识误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患者容易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所以正确认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尤为重要。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有很多误区。下面逐一分析常见的认识误区:
1.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钙就行了。
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如:①体重过低;②吸烟、酗酒;③过度饮咖啡、碳酸饮料;④缺乏体力活动;⑤饮食中缺乏钙和维生素D(光照少或摄入少);⑥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⑦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⑧老年人群:女性≥50岁,男性≥60岁时。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
2.喝骨头汤可以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就可以补钙,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虽然骨头汤内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单纯靠喝骨头汤则绝达不到补钙的目的。研究发现,骨头汤里的钙含量非常少,而且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另外,老年人应注意多喝骨头汤可能会引起血脂和血尿酸升高。
3.已明确有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4.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就没有患骨质疏松。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将释放到血液中,以使血钙维持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防治骨质疏松,适量的运动非常重要。一些已经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听说这种病容易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片面地认为只能在家里静养或躺着、坐着。实际上,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能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利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打太极拳或健身操等比较缓和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