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医】中医传统治疗方式将会在心脏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宏元堂中医院

    心脏康复是一类综合的康复医疗,涵盖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较佳功能状态,并促进控制心脏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心脏疾病发展,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多项研究表明,心脏康复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血管疾病对身心的不良影响,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中医药在心脏康复中大有可为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年轻化及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急诊患者救治率和慢性病救治率的提高,使带病生存的人数增加。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及对疾病预防的重视,使得心脏康复治疗变得紧迫。世界卫生组织将心脏康复锻炼定义为,尽可能确保心脏病患者拥有良好的身体、精神、社会生活状况所必需的行动总和。国内心脏康复的理论与实践正处于发展阶段,结合中医药在预防、治病、养生方面的特色,吸取国外心血管康复的先进经验,心脏康复的中西医结合发展路线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途。

    

   心脏康复的困局

    心脏康复的发展历史已有两个多世纪,近50年是它快速发展、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心脏康复已有逐步完善的指南与医保配套支持。同时心脏康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有了巨大发展。在新世纪,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结合更加紧密,融为一体。近年来,以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人工心脏起搏、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装置,以及现代影像技术,尤其是冠状动脉CT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广发展,数量增加迅猛。

    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主要用于心脏事件发生后的急诊救治与器具或手术操作,反复住院、反复造影与介入治疗,以及高手术费用,导致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患者对医疗结果的困惑与不满;心脏事件后的康复与二级预防体系基本缺失,且缺乏医保支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指出我国心脏康复发展的困局主要如下:

①康复仅局限于肢体康复,并未开展真正的心脏康复。 

②心脏康复无医保政策支持。目前的收费体制使心脏康复工作的经济收入回报低,患者及家庭对心脏康复的意义与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康复医疗费用承受能力不足。

③没有系统的心脏康复人才培训和准入体系,人才匮乏,康复知识、技能和设备缺乏。

④学术界对心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缺乏了解,也不重视。一些初步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也把心脏康复狭隘地理解为患者运动能力评估与训练,对心理、生活质量和职业康复落实不够。不少医院的康复还停留在临床研究阶段,在医疗保健的实践层面并未真正落实。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优势

我国康复医学源远流长,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所说:“其病久者,有气从康,病去两瘠,奈何……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指出了康复患者调理及正常人防病保健的方法。随着中医理论及治疗水平的不断完善,中医康复学也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并有临床实践效果及康复方法。其中适合心脏病患者康复的方法主要有精神、饮食、运动、药物、针灸以及环境疗法等。

陈可冀院士和王阶教授作为中西医结合的领军人,时时刻刻提醒治病不忘中西医结合。胡大一在2016年的文章中也提出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祖国医药的整体观念:上医治未病、辨证施治的哲学思想体系和针灸、按摩、太极拳、中药等技术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心脏康复。中医的养生方法源远流长,在西医的康复原则下,开展具体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弥补西医康复方法的不足。其中气功、导引、武术、乐舞、拳操等运动项目都具有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这种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特点能够保证心脏康复治疗的获益和安全性达到完美的统一。这些运动简单易行,不需要进行心肺功能的评估,适合的人群广泛。实践证明:中医心脏康复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等,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将会在心脏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内容来源:中国网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