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故事 | 大枣治脏躁

中药新药


编辑:流岚                

      一提到大枣,大家想到的就是它能补血,其实大枣的功效可不止补血。

      

中药小故事

      《妇人良方》里头记载,一妇人白天悲哭,非常凄凉,又说不出原因,医生反复治疗都没效果,有个人说这是脏躁,只需甘缓滋润,悲戚自止,遂用大枣汤,一投而愈。张仲景也讲道,妇人脏,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甘麦大枣汤主之。用甘缓之品,可以缓其情志剧烈波动。前文的大枣汤即张仲景的甘麦大枣汤。以枣为脾之果,脾欲缓,以甘缓之药,可以令悲伤躁动之情绪得消。


      脏躁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中医根据其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称之为脏躁

甘麦大枣汤

      大枣20克,小麦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0日。本品具有调和肝脾、养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情志抑郁、思虑过度、心肝受损、肝阴暗耗致成脏躁,见无故悲伤、精神失常者。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注意,大枣用时需破开或去核。


【性味与归经】 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与用量】 6〜15g。‍


      《黄帝内经》讲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神农本草经》讲大枣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枣不仅适合于脾虚,更适合于久虚劳损,五脏不足,因为百病虚损到最后,没有不殃及到脾胃的,而脾胃强大起来,没有不惠益于周身的。


      《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能和百药。大枣甘甜缓急,还有缓和毒烈药性、保护胃气的作用,某些有毒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就常用大枣以佐制之,如泻水峻剂十枣汤及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大枣营养丰富,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红枣所含的维生素不仅品种多,而且含量高,如每百克鲜红枣含维生素C 380~600毫升,居百果之首。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枣所含环磷酸腺苷能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转化,所含三萜类化合物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还可用于过敏性紫癜、慢性肝炎、高胆固醇血症、白细胞减少症。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能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还能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等。


美味食单

八宝莲枣粥

      小枣30克,莲子、白果、栗子、橘饼、龙眼肉、百合、葡萄干各15克。与粳米60克,加清水1500克煮粥。本品具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失眠等症。


大枣粳米粥

      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当午后点心。本品具有健脑强身的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易疲乏等症。


党参大枣汤

      党参15克,大枣20枚,煎汤代茶。本品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神经衰弱、消瘦、疲乏等症。


橘枣内金饮

      大枣10枚,橘皮5克,鸡内金10克。煎汤代茶饮。本品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厌食等症。


红枣花生汤

      红枣10枚,花生米30克,冰糖适量,玫瑰花3克。同煮,食枣喝汤。本品具有健脑护肝、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心悸失眠等症。


药用验方

健脾补血汤

      大枣20克,当归10克,制首乌、熟地黄各10克,党参15克,水煎服,阿胶10克(烊化兑入药汤同服),每日1剂。本品具有健脾补血的功效。主治体乏无力、面色苍白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头晕等症。


适宜人群


      大枣老少皆宜,尤其是中老年人、青少年、女性的理想天然保健品,也是病后调养的佳品。特别适宜慢性肝病、胃虚食少、心血管疾病、脾虚便溏、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血管炎、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心慌失眠、贫血头晕等患者食用;此外,还适宜抑制肿瘤患者放疗、化疗而致骨髓不良反应者食用。


      注意:湿热内盛者、小儿疳积和寄生虫病儿童、齿病疼痛、痰湿偏盛的人及腹部胀满者、舌苔厚腻者忌食大枣。此外,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而且鲜枣不宜多吃,否则易生痰、助热、损齿。


感谢阅读与分享

采编 罾《名老中医李乾构亲授食疗秘方·药物卷》华夏出版社 u罾、、、、瞢

他们在阅读:


今日大雪 | 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石榴不光籽儿好吃,皮也是极好的


防脱偏方不靠谱,中医如何辩证论治?


【声 明】

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微信平台编校发布,请尊重他人劳动,公众号转载请标明“转自中药新药(zyxylc)”!谢绝删除出处直接复制!

欢迎原创投稿!投稿Email:lx@zyxy.com.cn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中药新药 专业期刊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