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中药草药大全

    




黄连


黄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分布于四川、湖北、陕西等地。生海拔500-2000米间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黄连图片



黄连植物图片



黄连中药图片



黄连植物图片


黄连简介


药材名:黄连


拼音:Huánɡ Lián


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状:

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化学成分:黄连含小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通风处。


禁忌: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用法


内服:2~5g。--《中国药典》

外用:适量。--《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中华本草》


黄连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

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仁斋直指方》


2、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


3、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

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


4、治心经实热

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


5、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


6、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


7、治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卧

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猪肉、冷水。--《外台秘要方》


8、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


9、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水煎服。--《症因脉治》


10、治肝火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


11、治诸痢牌泄,脏毒下血

雅州黄连半斤,去毛,切,装肥猪大肠内,扎定,入砂锅中,以水酒煮烂,取连焙,研末,捣肠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汤下。--《仁斋直指方》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每天5分钟,关注健康,快乐生活!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某种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可以先长按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本号(中药草药大全,微信ID是:zycydq  ),然后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中草药名字(比如金银花)即可查询,我们数据库里收录了常见的5000多种中草药,也欢迎大家多提建议,谢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