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搬迁一周年”主题征文展播】仁心仁术,造福红城,致我真挚的爱人

习水县中医院

仁心仁术,造福红城,致我真挚的爱人——习水县中医院

完成一天的工作,我缓缓走出医院大门,等待着同一班的公交车。冬夜的习水显得格外的静,街道上熙熙攘攘三几个人影,大家好似怕了这个寒冬,早早回到家中陪伴妻儿。唯有中医院的大楼在寒风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夜色中的中医院如此伟岸,面对这栋新大楼,不禁回忆起以前来。

2014年,正当毕业的我不知道怎么安排未来时,父亲打来了电话,要求我进入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实习,还没来得及反驳,父亲已经挂断了电话。顶着几分不情愿,我来到了习水县中医院,拥挤的老城道路,陈旧的医院大楼,紧凑的工作环境和有限的医疗设备并没有带给我几分惊喜。令我感到意外的反而是病人的热情,撇开大袋的西药,中医院以独特的针灸推拿手法配合中药调理的治疗方法,缓解了反复折磨老百姓的颈椎、腰椎等病症。一个个痛苦的入院表情变成一张张欢笑的出院脸庞,是救死扶伤的真实写照,更召唤了我投身中医学的热情。辅之予气血,通之予经脉,传承华夏几千年的医学文明精髓,与古“中庸”思想遥相呼应,避开大量西药对身体的附属伤害,也许这正是中医学在华夏文明中经久不衰,广受百姓好评的缘故。

2015年10月,当我们还沉浸在中国的秋高气爽中时,西方媒体早已被中医沸腾起来,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哟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此她成为了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获奖原因是她发现了可以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患疟疾人群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案列让中医一词再次响亮世界,给受疟疾肆虐的人类,特别是发展中的非洲地区带来了福音,青蒿素的成功并非中医对现代世界的唯一贡献。发布于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说,从中药防己中提取出的“汉防己碱”,可以有效地抑制埃博拉病毒对培养皿中人体白细胞的侵蚀,显著提高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实验老鼠存活率,“汉防己碱”疗法可望于两到五年内用于埃博拉疾病治疗。参与研究的德国弗赖堡大学微生物学家诺贝特·克拉格波尔形容,“汉防己碱”是抑制埃博拉病毒传染的“最有希望”药物。当人们模糊了《伤寒杂病论》、《本朝纲目》,忽略了麻沸散是我们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当抗生素、手术等现代医学面对疟疾等流行性疾病束手无策时,中医再次让世界刮目相待,像他的名字一样,默默付出,精益求精,为人类的健康探索、前进和发展。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一个中医工作者来说是骄傲和奋进的一年,中医受到世界的肯定,更坚定了我们探索中医文化的决心。

2016年,按照习水县“七个习水”的规划,结合习水县中医院的发展状况,习水县中医院新址漆树坡新院开始建设,在2017年建设完工并完成搬迁进驻。新建的中医院投资近9000万,占地面积50·45亩,新建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室、后勤保障等大楼。我院还投入资金增设全新核磁共振设备,扩建体检中心,新增ICU监护室和耳鼻喉科、皮肤科,建设名医馆等。雄厚的中医文化,健全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400余张中医工作者真诚的笑脸,交织成一幅健康蓝图,飘荡在习水天空,映照着万千习水人。

习水县中医院的新建和扩建是习水中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顺应时代变化的趋势,也是每一位中医工作者的幸事,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习水县中医院,我真挚的爱人,你历经半世沧桑,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仁心仁术健康送万家为宗旨,解救无数受病痛折磨的受难者,今天你茁壮成长必将造福一方,我因你而骄傲。

                                 针灸推拿科

    卢  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