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揭秘】为什么中国乳腺癌增速全球第一,答案在这里!
日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英国《独立报》也指出,2000年至2013年,中国乳腺癌年平均增长率3.5%,而美国同期下降了0.4%。
一系列数据引人深思,乳腺癌听着遥不可及,实际近在咫尺。今天,控姐就和大家聊聊关于乳腺癌的那些事。
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早、就诊病期晚
-
发病年龄早
中国乳癌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45~55岁,比西方人早10岁。其中,年轻患者相对较多,35岁以下约占15%。
-
就诊病期晚
以北京为例,首诊1期患者比例只有32%,2期占52%,3期和4期分别为13%和2%。而西方国家1期患者比例超过50%,大多数患者都能早发现早治疗。
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相关
6大原因致雌激素紊乱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体的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相关。
若雌激素水平持续升高或作用时间延长,对乳腺上皮的刺激就会增强或延长,继而诱发细胞恶性病变。
导致女性雌性激素分泌紊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
高脂饮食
吃太多西式快餐、大鱼大肉、奶油蛋糕,会导致体内脂肪增加。而脂肪里的芳香化酶物质会将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刺激乳腺细胞过度增生,导致恶性肿瘤。
过量饮酒
女性大量饮酒后,泌乳素的分泌会增加,从而刺激乳腺细胞,导致增生和癌变。
而男性过度饮酒会使肝脏灭活体内雌激素的能力减弱,相对提升了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了乳癌发生率。
晚婚晚育
生育多个孩子会降低乳腺癌的风险。研究显示,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女性通常会从怀孕中获得保护效应。
但许多中国女性因工作压力不得不晚育。
母乳喂养率低
母乳喂养会减少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中低收入国家评估发现,达到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37%,中国仅为20.8%。
压力过大
压力会影响各种激素的水平,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一家权威女性调查机构发现,近95%的职业女性承受着各种压力,有28%的女性为“不能适应竞争”而担惊受怕。
缺乏运动
女性的体力活动比前几代要少。
《国际行为营养和体育运动杂志》刊载研究指出,1991年至2011年,中国成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下降近一半,女性下降的速度比男性更快。
每个月4步做自查
月经正常的女性,自查的最佳时间是在月经来潮后的第9~11天,这时比较容易发现病变,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检查。
看
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观察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
按
左手上举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
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用同样方法检查右边乳房。
躺
卧平躺下来,左肩下放一个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重复“按”的方法,检查两侧乳房。
查
除了乳房,还要检查腋下有无淋巴肿大。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挤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光养成自检的好习惯还不够,仍有可能因个人手法不正确而贻误病情。建议生活中或自检时发现异常者,要及时咨询医生。
做好5件事预防乳腺癌
保持心情愉快
压力大、情绪差是乳腺疾病的相关因素,因此预防疾病,首先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等。
穿对内衣解放双乳
内衣尺寸太小,会压迫胸部,导致乳腺炎或乳腺增生,甚至增加乳腺癌的患病几率。
专家建议,每天穿戴内衣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挑选时,首选棉质内衣。
尺寸上,乳房与内衣之间最好能容纳1~2个手指。
多吃乳房“喜欢”的食物
膳食纤维
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乳腺癌。膳食纤维有利于消化系统定期清除废物,帮助身体排除毒素,防止其对身体造成伤害。
全谷物和豆类
研究人员发现,豆类和全谷物含有抗氧化剂,可以帮助预防许多疾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豆类(如扁豆)会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每天可摄入30~45克。
好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好脂肪”,它们天然存在于橄榄油、牛油果、坚果、鲑鱼、鲱鱼等食物中。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减少高脂、油炸饮食,坚持每周4小时的锻炼,保持健康体重(BMI在18.5~24之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坚持母乳喂养。
戒烟戒酒,有研究显示,每周喝3次含酒精饮料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5%。每天多喝1次含酒精饮料,则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约10%。
定期体检
月经初潮早、绝经迟,35岁以上未育或35岁以上生育第一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良性乳腺病史的女性都属于高危人群,更要警惕乳腺癌。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建议:
40~45岁女性每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45~69岁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70岁以上每2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来源:生命时报
长按右侧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卫生计生相关信息。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