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医药圈年度最热词汇
不可描述的一年又过去了。
这一年,医药圈十分动荡。为顺应医改,多个监管部门各自出台了不同的影响医药行业的政策,药品交易结构发成改变,医药企业急需转型,医药代表面临职业重塑...2017年拉开改革序幕,2018年更多重磅落地,医药行业正式进入供给侧改革新时代。
转型过程虽然不易,但长远来看,行业整体在往阳光化、规范化发展。让我们一起期待2018,至于好不好,走着瞧。
意图:规范医药代表的从业行为,促进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7年12月22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卫生纪委办公厅公开征求 《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代表备案正式实锤。 划重点:代表必须在厂家备案,一名代表可在多个厂家备案。代表只能从事学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活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
代表主要工作是销售药品,不让卖药了,那还能干嘛?
解读:备案制度意味着医药行业长期默认的带金销售模式将彻底被合规的学术推广代替。虽然现在“学术推广”都还停留在形式阶段,真正完全做到的还是很少。毕竟,学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特别是处在改革动荡期中,谁都抱有侥幸心理继续苟活。所以,在当整个行业的规范重新树立之前,行业风气彻底转变之前。医药代表们还会有很长的混乱期将要度过。需要提早做好技能升级的准备。
意图:规范医药流通领域,减少药品中间环节降低药价。
“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2017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明确,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以期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解读:药品营销的整个产业流通主要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但两票制后,商业物流与推广信息流剥离,意在减少物流中间环节。两票制实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打压医药销售的不合理空间,而它的落地实施更是导致了许多药企和代理商的难以度日。曾经医药行业炙手可热的过票公司更是快速倒闭,致使很多生产企业身陷财务危机。
意图:为顺应两票制、代表备案制催生的企业,承担药品营销工作,达成销售指标。
随着2016年中国开始在药品流通领域内尝试两票制的试点工作,并进一步治理药品购销过程中的商业贿赂问题之后,如何通过第三方营销销售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药品销售模式成为了行业内的热点探讨话题,CSO才陡然变成了中国医药行业内的热门词语。CSO公司通过与厂家签订相应推广协议,为之供给调研、项目咨询、推行活动、药事咨询、临床研讨等效劳并从厂家付出的咨询费、效劳费等中取得收入。这样一来CSO公司不仅能为工业企业供给合规合法的税票,还能同样以合规合法的方法付出给医师劳务费。
解读:CSO本质上是流通领域的一次专业化分工与众包,这是都是符合共享经济核心要点的。它可以由多个企业进行共享,当然核心竞品会有排他性协议的问题,但是根本特点不变。除此之外,CSO还可以全渠道覆盖,大规模降低执行成本,并且还减少外资企业和内资大企业的无效内耗问题。
意图: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一致性评价是《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药品质量要求,即药品一致性研究,就是仿制药必须和原研药“管理一致性、中间过程一致性、质量标准一致性等全过程一致”的高标准要求。
解读: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药品生产企业更是要把药品质量放在首位,否则就会在“药物一致性研究”的大潮下,被淘汰。具体的说,一个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仿制药,如果杂质含量高于原研药,生物利用度达不到原研药的标准等,那就拿不到药品批准文号。那这个药厂还如何生存。这是药企下一步需要探究的问题。
意图: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时代。
2017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于9月底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这是自2009年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以来的一个里程碑。但同时,这也成为众多公立医院的一道关口——取消药品加成,医院靠什么“过日子”?
解读:改革前,公立医院是通过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贴这三个补助渠道。公立医院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医药控费、控制药占比、回归公益性成为医改的高频词。
【来源:医小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