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如何做实医联体?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有话说

县域卫生

在医联体建设方面,李为民一直强调两点:一是构建共建共赢的医疗生态圈;二是做实医联体工作,不能昙花一现。


记者 | 万笑笑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编者按: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属(管)44家医院之一,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这座拥有126年厚重脚印的名院,已经做到了立足四川,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回顾所来径,华西医院的发展史是一代代华西人前赴后继、鞠躬尽瘁的奋斗史。2013年1月,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李为民的手里。2017年是李为民院长任上的第五年,也是其连任学院/医院院长的年份。这五年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逐步形成,“健康中国”战略在逐步形成,以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为重点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其中,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内涵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服务需要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方案。而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


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17年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2017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属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中医药局属管医院于今年9月30日前,必须全部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医联体建设发展。

 

身为“国家队”的华西医院更是以负责任的姿态在医联体工作中率先垂范,构建共享共赢的医疗生态圈,探索出集团型医联体、领办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城市区域联盟、远程协作网五种模式的“医联体”,推进医疗同质化发展,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可以就近获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同样高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

 

展望未来路,华西医院管理团队和万名华西人遵循“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院训,将华西医院建设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社会满意、员工幸福”的双一流研究型学院/医院。



华西医院有多忙?2017年,医院完成门、急诊患者532万人次,最高日门急诊量20000余人次,出院患者24.3万人次,手术超16.1万台,日均外科手术500余台……

 

华西医院有多大?4300张床位,上万名在岗职工,拥有644家远程联盟医院……

 

华西医院有多优秀?除了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的根正苗红的“国家队”身份,在业界同行中也已经有口皆碑: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八年名列全国第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连续四年蝉联综合排行榜第一名……

 

如此辉煌的成绩并能一贯保持,让华西人更懂得奋斗和坚持的意义。

 

2017年6月12日,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宣布了关于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政正职成员调整的决定,李为民同志继续担任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这一年,也是李为民任院长的第五个年头。

 

已经在华西学习工作了30多个年头,李为民完成了从学生到专家、从科室负责人到院长的身份转换。当2013年1月21日,48岁的李为民接过华西医院院长的担子,意味着这座已有120余年历史的从规模、管理、专科综合水平和科研创新水平都在业内首屈一指的医疗“航母”和行业翘楚将一份使命和责任交给这位“60后”、充满干劲的年轻人传承。

 

华西影响力

 

华西人说起华西,满满的都是自豪;同行说起华西,满满的都是称赞。确实,坐落在中国大西南后方的华西医院,远离交通发达和资源丰富的北上广,用勤勤恳恳的奋斗让华西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学科建设方面,华西医院现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9个,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2个,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

 

在领军人才方面,华西医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5人(含青千32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3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49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21人;31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192人担任省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

在科研方面,华西医院是中国重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是我国首批唯一入选“2011协同创新计划”生物医药类项目的牵头单位;牵头的“国家生物治疗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已获批立项并正在建设中。

 

掌管着这样一家盛名在外、万人职工规模的医院,可以想象李为民要面临的压力。当2013年,担任院长第一年,一家成都当地的媒体采访到李为民时,李为民用“埋头做事”回复了记者对他的一切好奇。而5年之后的2017年,李为民执掌下的华西医院,在传承的基础上还焕发着别样魅力。

 

华西医院的合作伙伴,四川省成飞医院院长刘作林对李为民的管理思路赞赏有加:“这几年华西医院的精细化、精益化、精准化管理做的非常好,对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医学转化有很大提高。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都非常到位。在区域联盟、分级诊疗和三医联动方面做的相当成功。尤其是对疑难患者多科会诊方面,李为民院长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先进典型通报表扬文件中,华西医院先试先行的日间手术中心名列其中;2016年,中国医院协会授予李为民优秀医院院长称号……更值得高兴的是,2017年11月4日,华西医院迎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检阅。

 

李为民从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大力开展日间手术,促进医疗服务高效低耗;下沉优质资源,助推分级诊疗制度;与地方政府合作构建紧密型医联体,精准帮扶,全面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培养基层实用人才,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在国内率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严控医疗费用,切实解决看病贵;医教协同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汇报。

 

“努力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示范者和医疗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是刘延东副总理给华西医院提出的新期望。

 

共享共赢医疗生态圈

 

早些年,李为民曾主编过一本书,《从竞争到协作——华西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的启示》,总结华西医院在探索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中的经验,希望“为将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运营和管理指引方向、建立标杆”。

 

李为民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进一步实施分级医疗及社区医生“守门员”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群众就医难的形势。


华西医院的区域协同医疗理念正好与近五年国家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不谋而合。

 

2017年是医改工作的落实年,医联体建设成为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被国家高度重视,频频发布文件,尽快满足老百姓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由于之前“区域医疗”理念的先见,华西医院已然在医联体建设方面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华西模式”。

 

李为民介绍,截止2017年底,华西医院已经探索了五种医联体模式:集团型医联体、领办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城市区域联盟和远程协作网。

 

集团型医联体指的是与华西医院一体化管理的分院,比如现在的华西上锦分院,未来的华西天府医院等。

 

领办型医联体主要是华西医院和四川省当地基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办医,派驻院长及管理团队,以“在位+在线”的方式,构建华西医院区域“领办型医联体”。

 

例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广安市人民医院,资阳第一人民医院,龙泉驿区人民医院。华西医院施行管理输出,派驻院长和院长助理;施行人才输出,选派学科主任。华西医院要求学科主任每月必须有足量的工作日到领办医院上班,同时也开展一些其他的项目培训,管理团队和后台部门支撑前台项目开展,这些属于“在位”的方式。

 

“在线”就是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完全同步,实现病人就医一卡通,医联体内各级医院服务预约,临床信息共享,远程影像诊断等方式。

 

专科联盟主要是针对华西医院临床专科和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专科之间的医疗联合。目前已经建立了心联盟、急诊联盟、卒中联盟、呼吸联盟、康复联盟、泌尿联盟和血液联盟、检验联盟和营养学科联盟。

 

城市区域联盟,就是通过与成都市的各区政府签订区域战略合作协议,就形成了华西的专科团队、全科团队、药学团队和营养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促进组团家庭医生签约。

 

2016年9月,华西医院与成都市成华区政府签订了 “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合作协议,双方以成华区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为基础、华西优质医疗资源为依托,开展了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医联体运营模式。

 

远程协作网模式,最早开始于2001年,重点是以远程医学网络为依托,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教学等功能。

 

医联体建设做实是关键

 

在医联体建设方面,李为民一直强调两点:一是构建共建共赢的医疗生态圈;二是做实医联体工作,不能昙花一现。

李为民在华西呼吸专科医联体推进会议上分享医联体建设理念


基于以上五种医联体模式,李为民详细分析了不同模式应用的场景。比如,对于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适合通过远程协作的方式来建立华西与基层医院之间医联体;对于地市级三级医院,主要建立专科联盟;对于成都市周边地区和四川省不同区域,更多建立松散型医联体;对于成都市内的东南西北不同方位,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医联体建设要成功,并达到共赢目的,参与各方一定要共建、共享、共赢,这样才能持续下去,否则就会昙花一现。”为此,李为民认为做实医联体工作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三甲医院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带领医联体内部的所有医院共同发展。“不能做人人喊打的大象。”

 

其次,需要医联体内成员医院的学科发展、医疗诊治水平以及医院管理运营都实现提升,才能达到真正的医联体建设。这就需要机制来保障。第一,建立双向转诊的标准与机制,也就是说该转的患者一定要转,该在哪里治疗就要在哪里治疗;第二,制定医联体内的临床路径,统一医联体内成员医院的临床路径标准。第三,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医联体内患者的上下转诊,需要通过最快速度的同步患者信息。第四,建立医联体内的医保体系的重构。

 

最后,政府主导很关键。把各级医疗机构联合在一起,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医改是一项“一把手”工程,需要一个统筹各方利益的政府来主导。


~~END~~


越县域,越懂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