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 | 立春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春 · 三候
初候,东风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三侯,鱼陟负冰
初候,东风解冻
东风即春风,春风拂来而河湖上冰渐渐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冬天蛰藏起来的虫因春天的阳气初萌而苏醒蠢动。
三侯,鱼陟负冰
鱼在严寒的时候是伏在水底的,天渐渐暖则往上游而贴近冰面,就好像鱼背负着冰一样。
立春 · 起居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素问》
经过一个冬天的闭藏进补,春天就是焕发生机的日子了,此时草木发芽,枝叶舒展,万物欣欣向荣,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亦是遵此而行。但如果冬天没有好好养精蓄锐,或者感受了病邪,春天也可能发出来,故春天也是疾病的高发季节。春之始,我们先看下《黄帝内经》中关于春天的养生原则。
“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天可以稍微晚点睡,但不能晚于十一点,早上要早起,所谓早起也是看天亮了才起床,而不是让人起早摸黑。春三月时间跨度也长,不是说固定一个时间点起床,而是跟着太阳走。其实四季起床的时间早晚,都是依日出而定的。
初春天尚寒,日出后,在保暖的前提下,可适度地在院子或人比较多的公园里散步,“广步”不是剧烈运动,在“庭”而不是去空旷而寒冷的野外。
古人无论男女,成年后都要束发,以提醒自己要对自己的言行有约束、负责任。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到了春天,应尽可能不令自己的身形收到拘束,所以要“披头散发”。当然,今人束发的不多,但穿紧身衣的人却不少。初春在保证不着凉的前提下,衣着宜选择宽松些的。这也就是“缓形”的意思。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当立志,定个小目标,然后起个好头,让一年都过得有意义,不虚度。一个有好的志向的人,他的精力、活力就会往有意义的方向使用。不然人而无志,就会空将血气耗在令人散乱放逸的事情上。
春对应的“五常”为仁,正是天有好生之德。故人应顺应天心,对待万物亦当秉宽仁之心。不要杀生,多给予,甚至多说好听的话,让别人喜悦,自己也会开心。如果真有什么原则性问题,那最好也等到秋后算账。
昔程颐从宋神宗春游,神宗折柳,程颐谏止,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拆。”折柳本无伤大雅,但恐伤了春天的生气,不合时宜。
以上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春季的大体养生原则。但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那就容易导致——
春对应的五脏为肝,所以上述原则都是适合我们养肝、护肝的。反之,则会伤肝,肝不好会影响到胆、筋、眼睛、爪甲等器官组织,而且人的性情也容易要么抑郁不乐,要么暴躁易怒。
春天没养好,还会影响到夏天,夏天天地万物都热起来了,但逆春者,夏天就热不起来,就是因为“春生”不足,“夏长”就缺货。这个热不起来,绝对不是好事,特别是在这个夏日冷气泛滥的时代,这些人很容易受寒着凉,腹痛腹泻。
立春 · 饮食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千金方》
从立春开始,春天的总体饮食原则是,少食酸味之物,而多吃味甘的食物。因为“肝德在散”,人应春气,就要令自己的身心处于舒畅生发的状态,就像树木的生长喜欢畅达通达。而酸性收敛,不利于肝气的生发。所以春天要减少酸味的摄入。
那为什么要多吃甘味之物呢?甘入脾,而肝气如果疏发太过的话,会导致肝木克脾土,损伤脾胃。比如人在生气发火的时候,就会肝气大动,往往会吃不下饭,这就是木克土。
总而言之,少吃酸味是为了不抑制肝气的疏发,而多吃甘味是为了防止肝气疏发太过而伤脾(当然肝气散发太过的话,还得食酸以敛之)。这是春天饮食在五味增减上的大体原则。
酸味食物:石榴、山楂、橙子、乌梅、五倍子、山茱萸、醋、番茄、马齿苋、橘子、橄榄、杏、枇杷、桃子、荔枝、葡萄、柠檬、草莓、菠萝、芒果、猕猴桃等。
甘味食物:玉米、红薯、土豆、南瓜、芋头、胡萝卜、粳米、糯米、白薯、蜂蜜、银耳、牛奶、甘蔗、西瓜、栗子、大枣、燕窝、莲藕、黄瓜、荔枝、人参、甘草、黄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