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迫在眉睫!
一、中国慢病,形势严峻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口老年化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相伴随有是慢性病呈井喷式发展。慢性病总体呈现出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
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慢阻肺等疾病。据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死亡5600万人,其中慢性病患者比例高达68%,死亡构成的首位,约3600万人,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预计2030年慢性病患者死亡人数将会高达52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0%;经济损失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0%,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造成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降低慢性病病死率及疾病负担是卫生策略的主要目标。慢性病管理也随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成年人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每四个人中有一个患有高血压,有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
我们是否重新审视、重新认识健康,认识慢病吗? 答案是肯定的,中华复兴梦需要健康的体魄,它是撑起民族未来的脊梁!
北京2017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的目标: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最终达到WHO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所致的过早死亡降低25%的这一目标。任务的达到包括三个主体:即政府主导建设“健康中国”、社会倡导建设“健康社区”、人民共同建设“健康之家”。健康中国是一个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现代化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实现“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二、慢病管理之忧如何解?
慢病管理为全球之忧,非你我独占。
慢病管理的难点在于:长期多种共存病,见效慢;患者认知度不高,习惯改变难;传统管理手段单一,落后;患者依从性差。
我国也在近几年开始在慢病管理开始投入,借鉴国外经验和我国的探索之路,目前看来慢病管理需要:多方参与,共同促进!
1、从政策层面上,健康中国的规划和计划提出与实施,医保政策对慢病管理的倾斜;
2、从宏观角度,基层、社区、乡镇卫生院是慢病管理的主力,关注全区人群,关注全生命周期;基层是主力,是主战场,地理上接近,关系上亲密,服务上便捷;社会、行业、个人共同发力;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健康管家深入人心,家庭医生的签约将成为重点。
3、从操作层面上,科技新势力的介入成为重要新元素。充分发挥移动互联时代的物联网优势,利用慢病管理平台的信息系统优势,互联网工具APP让远程会诊变触手可及,用精准用药和智能药盒来使药物治疗更安全更有效,更人性化;应用可穿戴设备,对居民的血压、血氧、心率、血糖、体温、体脂率、心电监测、情绪指数、抵抗力、精神疲劳,运动健身的监测等生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让监控无死角,更便捷。
4、从全民自主参与角度看,商业保险的创新性引入是必然,让慢病管理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健康小屋,健康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将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观念。
慢病管理,这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大家携手共进,共同探索创新性机制与可行性路径,最终达到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
四、慢病管理,自我管理最重要!
你的健康你做主!
慢病是一种慢性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仅仅依靠数量有限的医生管理远远不够,要以自我管理为主,应该是:我的健康我负责。医生只是起到一个教育或引头的作用,通过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关键:提高血压、血糖的监测和评估能力;对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要有简单了解,加强药物依从性;学习选择健康食物,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掌握行为矫正的基本技能,了解戒烟、戒酒、减重、压力管理的可行方法。
来源: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