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揭秘】这个病会增加心梗、中风的风险,却因常见而不受重视

汉川卫生计生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 60 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至 58.9%,与 2002 年相比,十年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幅度有 20%!


而更令人忧心的是,国人对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到 10%!


血压控制不好,心梗、中风肾病等一系列危急重症都有可能找上门。


可喜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重视高血压,并通过合理用药和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但是,老年高血压管理不仅仅是测量时血压达标这么简单,因为:


1. 24 小时内,血压有特别的起伏规律。

2. 上了年纪之后,人体对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和调节能力降低。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相对更大。

4.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多种疾病并存,治疗更困难,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都使老年高血压的具有其临床特殊性。


下面为几种常见的情况,各位可以对照一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当然,具体治疗方案的制定,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医生。


情况

01

收缩压增高更明显,脉压差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的 60%,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舒张压在 60 岁后反而呈降低趋势。


收缩压每升高 20 mmHg 或舒张压每升高 10 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


与舒张压相比,控制好收缩压,更为关键。


对策:

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合适的降压药。


情况

02

血压波动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容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等因素的变化明显波动,清晨高压的现象也会更多、更明显。


血压波动频繁,增加了降压治疗的难度,更会增加冠心病、脑出血等的危险性。


对策:

高血压一般须终身治疗,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


另外,就是避免影响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如饮酒、情绪激动紧张、温度降低等。


情况

03

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



有人从卧位或者坐着站起时,会觉得头晕、眼前一黑,甚至昏倒。


有人则在吃饭之后,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


测一下血压会发现,他们在体位改变或吃饭后 2 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大于 20 mmHg,这被叫做「体位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动脉弹性降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本身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对策:

起立、起床的时候,要注意动作慢一点。


餐后适当限制活动或者卧床休息。必要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治疗,必要时调整服药时间。


情况

04

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和重要脏器功能显著衰退,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发生率增高。


另外,老年高血压常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这些慢性病,会加重靶器官损害,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病死率及总死亡率。


对策:

由医师综合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包括用药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同时,要注意筛查和评估心、脑血管病,定期体检,了解慢性疾病的控制情况。



我国已经进入高龄人口迅速增长阶段,管理好血压是心血管病治疗的难点和重点。


合理用药——遵医嘱,不自行停药、换药、改变药量;适量运动;注意低盐低油饮食;定期体检等,是有效降压的组合拳。


得了高血压,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绝非我们所愿。


中风、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会不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我们也难以预测。


但是把血压稳定合理范围内这件事,却是我们可以控制好的。


来源:健康头条



了解更多卫生计生相关信息。欢迎投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