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必备:那些常用的调肝中药!
导读: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都由着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油腻、甜食、重口味的食物不加忌口,饥一顿、饱一顿不予调控,再加上烟酒的刺激、得不到保障的睡眠,都有可能就会给肝带来沉重的负担,刚强之肝在承受不了重压时,也会累垮,临床上各种肝病时常有之,那有哪些常用的中药可用?且看正文!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临证配伍】
柴胡配黄芩: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血安胎之功效。这一配伍取自小柴胡汤,柴胡泄半表半里之外邪,黄芩泄半表半里之里邪,两者相配和解少阳邪热,用于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又柴胡长于解郁,黄芩善泄热,相配既能疏理肝胆气机,又能清泄内蕴湿热。
柴胡配白芍:这一配伍取自四逆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肝敛阴,一散一敛,有疏肝和血止痛功效;又白芍配柴胡可以防止柴胡过于疏散。
柴胡配枳壳:这一配伍取自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解郁而升清,枳壳宽胸理气而降浊,一升清,一降浊,能调和肝脾,疏理气机,用于肝脾气滞之证。
柴胡配薄荷:这一配伍取自逍遥散,柴胡升散解郁,薄荷凉散疏肝,二者相伍,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滞之证。
柴胡配青皮:青皮味苦、性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效。在这一配伍中,柴胡疏肝解郁而升,青皮破气、疏肝而沉降,二者相配,一升一降,畅达气机,有疏肝理气之功效。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等。
【临证配伍】
佛手配瓜蒌皮:瓜蒌皮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有润肺化痰、利气宽胸之功效。这一配伍中,佛手理气化痰,瓜蒌皮理气通络化痰,两者相合,理气通络化痰,治疗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等症。
佛手配香附:佛手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香附行气活血,二者相合,治疗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化痰。用于梅核气,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临证配伍】
绿梅花配玫瑰花:两者相伍,具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功效,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痛经等。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胃脘胀痛,乳痈,疝痛,食积气滞等。
【临证配伍】
青皮配香附:青皮疏肝止痛,香附行气止痛。两者相伍,相须相使,疏肝理气止痛功效更佳,用于肝郁气滞之证。
青皮配橘核:橘核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青皮、橘核均能散结止痛,两者相配则散结止痛效果显著,治疗胸胁及睾丸疼痛等症。
青皮配白芥子: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青皮长于破气散结,白芥子偏于利气豁痰,二者相配能行气消痰,治疗瘰疬痰核等。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疏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等。
【临证配伍】
川楝子配小茴香: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之功效。这一配伍来自天台乌药散,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小茴香温肝肾、散寒行气止痛,两者相配,既疏肝又温肝肾、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肝脉,肝经郁滞之腹痛等症。
川楝子配当归: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这一配伍来自一贯煎,川楝子理气止痛,当归活血养血、柔肝止痛,两者相配有疏郁止痛、养血柔肝的功效。
川楝子配青皮:二者都能疏肝利气止痛,而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两者相配有疏肝理气、散结破坚止痛的功效。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肾、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临证配伍】
牡丹皮配赤芍:这一配伍来自犀角地黄汤,二者均能凉血活血化瘀,相配可用于热伤营血证。
牡丹皮配桂枝:这一配伍来自桂枝茯苓丸,取牡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温阳通脉行血,二者相配,通脉活血止痛功效更佳。
牡丹皮配白菊花:牡丹皮清热凉血,白菊花平肝泻火,两者相配,清热凉血平肝。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用于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以及热病惊风抽搐。
【临证配伍】
柴胡配龙胆草:这一配伍取自龙胆泻肝汤,柴胡疏泄升散,升肝胆清阳;龙胆草苦寒沉降,泻肝胆实火,一升一降,合用可除肝胆湿热郁滞,用于湿热下注之证。
龙胆草配茵陈:茵陈味辛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之功。两者均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效,茵陈且善退黄,合用则疏肝利胆退黄之功倍增。
【性味归经】微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
【临证配伍】
白菊花配桑叶: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之功效。这一配伍来自桑菊饮,白菊花凉血明目作用较显著,桑叶润肺止咳作用较强,二者相须为用,可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等。
白菊花配钩藤:钩藤味甘苦、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功效。两者均能平肝、疏散风热,但白菊花偏于疏风泄热,钩藤偏于息风止痉,二者相伍,具有平肝泄热、息风之功效。
白菊花配枸杞:这一配伍来自杞菊地黄丸,白菊花清泄肝热,枸杞滋补肝肾,两者相伍,滋肝肾,清头目,用于肝肾亏虚所致视物不清、迎风流泪等症。
白菊花配川芎: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菊花偏入肝经气分,泄热疏风;川芎偏入肝经血分,活血祛风止痛。两者相伍为用,清热祛风止痛,用于风热头痛。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证。
【临证配伍】
乌药配吴茱萸:乌药理气散寒止痛,吴茱萸疏肝下气,温脾肾寒湿而止痛,二者相配则疏肝散寒止痛功效增强。
乌药配木香:二者均能行气止痛,但乌药偏于温散下焦,木香偏于行滞消积,两者相配,行气止痛功效尤佳。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等。
【临证配伍】
吴茱萸配生姜:这一配伍来自吴茱萸汤,二者均有温胃散寒止呕之效,但吴茱萸重在降逆,生姜偏于宣通,相配则降逆止呕功效更佳。
吴茱萸配干姜:二者都有散寒止呕止痛功能,吴茱萸偏于开郁降逆,干姜偏于温中止呕,合用则温中散寒、降逆止痛。
【性味归经】味、酸,平。入心、脾、肝、胆经。
【功效主治】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用于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等。
【临证配伍】
酸枣仁配五味子:这一配伍来自天王补心丹,酸枣仁养血安神,五味子敛气生津、补益心神,两者相配有养心血、宁心神之功效。
酸枣仁配生地黄:这一配伍来自天王补心丹,二者均能养血,但酸枣仁偏于养肝血,生地黄偏于滋肾阴,两者相配有补益肝肾、养血安神之功效。
酸枣仁配丹参:这一配伍来自天王补心丹,酸枣仁养血安神,丹参活血、凉血除烦,两者相配有养血行血、安神除烦之功效。
酸枣仁配知母:这一配伍来自酸枣仁汤,酸枣仁养血安神,知母滋阴清热,两者相伍具有养血滋阴、清热安神之功效。
酸枣仁配焦山栀:酸枣仁养血安神,焦山栀清心降火,二者相配有养血清心安神之功效。
【性味归经】苦、酸,凉。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用于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临证配伍】
白芍配熟地黄: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之功。这一配伍来自四物汤,白芍敛阴养血,熟地黄滋阴补血,两者相配养阴补血之功显著。
白芍配石决明:石决明味咸、性平,归肝经,具有平肝息风、潜阳明目之功效。白芍养血柔肝,石决明平肝潜阳,二者相须为用养血平肝功效显著,用于肝血不足,头失濡养之眩晕、头痛等症。
白芍配木香: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肺经,具有行气止痛之功。白芍和血止痛,生木香行气止痛,二者相配行气和血、缓急止痛。
【性味归经】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
【功效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所致之胸胁、脘腹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临证配伍】
香附配柴胡:这一配伍来自柴胡疏肝散,香附善理肝经气郁,柴胡长于疏泄肝胆郁结,二者相配理气解郁效果更显著。
香附配当归:香附调经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二者相配活血调经止痛。
香附配苍术:香附疏肝散滞,苍术健脾燥湿,二者相配疏肝健脾燥湿。
香附配木香:二者均能理气,但香附偏于疏肝气,木香偏于理脾气,合用疏理肝脾、行气止痛。
香附配乌药:二者均有理气止痛之功,但香附偏于疏肝,乌药偏于散寒,并下达肾与膀胱,两者合用能理肝肾气滞、散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