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人医这个科:不开救护车,不穿白大褂,主动上门找病人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词藻,只以一颗火热而执著的心浇灌常山这方沃土,把人性的美丽熠熠生辉在蓝天白云之下。
记者 | 黄丽
特约通讯员 | 卢斌 常山县人民医院宣传科主任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浙江省常山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淳朴的人们过着简单却不乏幸福的生活。然而,无孔不入的结核病却残忍的打破了这里的安宁。结核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病例数位居全球第3位,它们来势汹汹,给人们带去了病痛折磨。
虽说浙江省结核病防治工作不断推进和完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服务模式,收到显著效果,且在2016年,浙江省全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降低到48.78/10万,首次下降至50/10万以下,但是部分地区的结核病疫情仍然较高。比如,像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这样的西部山区,仍是肺结核病疫情高发的地区。
常山县卫生计生部门给出数据,常山县结核病发病情况存在两个特点:一是患者年龄大,老年人居多,平均发病年龄为 66.4岁,且多数伴发其他基础性疾病;二是患者经济条件普遍较差,患者多为被边缘化的贫困弱势人群,有些老年结核病因年迈行动不便,或独居无人照顾,导致不能按时到医院配药和检验,严重影响了患者自身健康,也容易造成结核病继续传播。
“病人的健康,我们来保障!”2016年7月,一支特殊的医疗铁军队伍“移动结核门诊”在常山县人民医院(下称“常山人医”)感染科悄然成立,这支医疗铁军队伍用他们细致的管理、贴心的服务,将健康送到每一个急需帮助的病人家里,不让一个病人掉队。
“移动结核门诊”团队
不让一个病人掉队
以前,常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结核门诊基本是采用定期电话随访的方式去了解结核病人治疗情况,但是常常会联系不到,就算联系上了,也很难真正去了解病人康复得到底怎么样。
另外,由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副作用较大,有些病人会出现皮疹、肝功能损害、呕吐等症状,挺痛苦的,而且治疗周期又很长,最少半年,甚至两年多,所以部分病人会受不了,会悄悄放弃吃药、放弃到医院复诊。不得不说这种情况是感染科的每一位医务人员一直以来非常担心、非常着急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要为常山县的每一位结核病人的健康负责。”
为帮助结核病患者能得到有效治疗,减少结核病传播,常山县创新服务方式,在常山县卫计局的指导下,常山县延伸了“三位一体”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移动结核门诊”。在此基础上,常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联合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力量,组成了一支“移动结核门诊”服务队,“既然病人不来医院,他们就主动上门”,定期到行动不便或孤寡的老年结核病患者家中,给患者看病、采血和取痰,发放抗结核病药品,使老年结核病患者不再中断治疗。
“移动结核门诊”队员上门为结核病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据了解,“移动结核门诊”与结核病诊疗定点医院门诊形成了互补,有效提高了结核病诊疗服务的可及性,对提高结核病患者治愈率和控制结核病疫情起到积极作用,成为了浙江省山区、海岛等地理环境复杂地区的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的有效补充,将结核诊疗服务下沉到网底。
一个队员都不掉队
“移动结核门诊”队员,常山人医感染科主任王勇告诉记者:“每个星期我们都会把不方便或者不愿意来医院复诊、取药的病人做一个统计,每个月至少要有一次上门去给这些病人做检查。如果定好时间的话,我们是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路途多遥远,都要去到约定好时间的病人家里的。这个情况已经成为我们‘移动结核门诊’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出发之前,‘移动结核门诊’的队员都要事先非常仔细的准备好每个病人的药物,因为不同的病人症状不相同,需要服用的药物都也不同,绝对不能出差错,人命关天。”
据了解,“移动结核门诊”与结核病诊疗定点医院门诊形成了互补,有效提高了结核病诊疗服务的可及性,对提高结核病患者治愈率和控制结核病疫情起到积极作用,成为了浙江省山区、海岛等地理环境复杂地区的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的有效补充,将结核诊疗服务下沉到网底。
“移动结核门诊”上门服务的路程比较远,“移动结核门诊”的队员们每次都要看7-8个分布在常山县东南西北各处不同地方的病人。“由于地点非常分散,有时候甚至是非常偏远的小山村,小路崎岖颠簸,总是有队员会坐车到头晕、呕吐,难受到不行,晚上九点多到家都是很经常的,但是从来没有一个队员叫苦,没有一个队员说要退出。”王勇感慨地说。
尽管现在结核病已经基本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人们依旧“谈‘核’色变”。如果得知身边有结核病病人大多都会赶紧躲远,害怕自己被传染,所以病人们都不愿自己的病情被公开。“移动结核门诊”的队员们也理解、也尊重病人的想法,所以他们常常不开救护车开普通公务车,不穿白大褂穿便服上门,甚至在村口隐蔽的地方诊疗,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保护病人的隐私。
队员王谦信医生感慨地说:“我还有半年多就要退休了,在从事肺结核防治的这几十年里,经常有人问我说,你不害怕被传染的吗?别人躲都来不及,你还自己主动找上门?怕,当然怕,我刚做这份工作的第二年就被传染上了。当时也不敢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就自己每天偷偷采血、取痰、化验,家也不敢回。当然,现在防护措施越来越规范,被传染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了。不过对所有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医务工作者来说,风险还是存在的,我们也害怕自己被传染。但我们更害怕的是因为自己的不作为,而让病人遭受更多折磨。”
结核病人的病情好转,对“移动结核门诊”的队员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最好的回报了。给王勇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80多岁的许大爷,患有高血压、尿潴留、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长期卧床及服用激素药物,让他的结核病越来越严重,同时一吃结核病的药,反应就非常大,全身长满皮疹,根本不能服药,老人也不愿再配合治疗。“移动结核门诊”队员第一次去许大爷家的时候,刚好是冬天,房间空调温度打得高,再加上他必须要用导尿管排尿,房间里的气味可想而知。但同去的护士江俏菲二话不说,耐心给老人擦痰、喂药,甚至帮他倒尿盆。
“我想这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我很庆幸我这样做了。那次以后,老人以及他的家人对我们的态度转变了很多,老人愿意接受治疗了,他的家人也开始主动向我们询问照顾和治疗的方法。”江俏菲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的结核复查结果已经显示阴性,也就是说没有传染性了。状态也好多了。“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做这事的原因吧。”
用心服务每个病人
通过创新服务方式,“移动结核门诊”的队员们将心比心,真真切切地为病人着想,用心付出,用爱服务。自2016年下半年起,已累计对全县14个乡镇有需要的结核病人进行了200多人次的入户送医送药,确保了这些病人均能及时检查、规范服药,成功治疗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了近95%,使常山县结核病防治实现了新的突破。《健康报》头版、“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报道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感谢县里的医生,对我的照顾,感谢政府的关怀,谢谢你们医生辛勤的努力!”
“感谢你们到我家里帮我看病,我都全靠了你们大家!”“这么远的路赶来看我,这么热的天气,非常感谢这些医生!”一句句朴素,但又包涵深情的话语是对“移动结核门诊”队员们最大的肯定。
为病人服务的同时,他们还积极普及健康知识,为此获得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宣传大赛--大众传播奖”;拍摄的“移动结核门诊”微纪录片《不让一个人掉队》获浙江省结核病防治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他们精心专研业务,为此获得了衢州市结核病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他们将心比心、用心服务,为此获得了衢州市月度“最美身边好人”称号;他们用心付出、用爱服务,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结核病人送去健康和温暖,为此,在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通报表扬中被评为“构建和谐关系示范科室”称号。
他们用心对待每个需要帮助的人。2017年8月19日,“移动结核门诊”队员王勇和陈土祥开车到衢州市七里景区游玩。快到景区时,发现一位老伯倒在公路上,占了半个车道,头上还流了很多血,当时情景很危险。王勇立即停下车,让陈土祥先行下车处理,自己将车停到空位上,还找来一把伞为老人遮阳。王勇检查了老人的伤口后,进行了简易处理,陈土样则在一边联系救护车及老人的家人。两人与周边群众一起将老人抬到路边树荫底下。他们一直在现场照顾老人,直到市人民医院救护车到达后,才放心离开。
他们真情付出将病人视作亲人,江俏菲被称为病人的好“闺女”。患者应忠土大爷多次在常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江俏菲知道他家属在外无暇照护后,对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帮助,帮助端水捶背,倒屎倒尿,一晚上下来,整整跑了十多次都没有半点抱怨。有时应忠土来住院时,江俏菲帮着挂号、拿药,搀扶检查,甚至将医药费用都给结清了。
后来,应忠土在乡下老家休养的时候,江俏菲也常常带着水果、牛奶前去看望,帮忙做些家务,陪他过中秋。“我在家的时候,她还经常打电话给我,指导我吃药,叮嘱我休息,可以说是她给我带来了健康,是她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细致的照料,也温暖了应忠土的内心,在他的心里,江俏菲俨然已经成为了他心中的好“闺女”。
爱是一丝温情,一片真心。“移动结核门诊”的队员们用心付出、用爱服务,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结核病人送去健康和温暖;“移动结核门诊”的队员们用爱诠释天使之名,用自己能够奉献出的全部精力和热血,筑起了平凡生命的保障,不让任何一个结核病人掉队。
——推荐阅读——
县域行|宁夏彭阳:先试先行医共体,如何做到县乡村“一条心”?
县域行|江西弋阳:“一站式服务”网格化管理,卫计服务有爱有温度
县域行|江苏盐城:65年!从102师医院到地方国营医院的别样“情怀”
县域行|江苏建湖:一座千年古镇的“名医汇”,这家二级医院如此崛起!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说:一半的县医院能做颅脑肿瘤、颈椎手术,你家能做吗?
474.8亿元!支持11万个县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
县域院长谈医改|史家明:“捆绑式”两院改革,一碗水端得平吗?
县域院长谈医改|冯国慧:医生和患者都不是圣人,改革管理制度解决难题
县域院长谈医改|李福同:34年,他如何造就全国首家县级三甲中医
县域院长谈医改|周业庭:公益和挣钱不矛盾!80春秋等闲过,医路前行守初心!
县域院长谈医改|史家明:落实“以药补医”过程中,这个顾虑让院长很牙疼
越县域,越懂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