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答记者问,环保教育医疗等问题成关注焦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10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五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主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黄润秋:大气污染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很多人能够明显感受到身边的空气质量在逐步变好,蓝天白云的日子在显著增多,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认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仍然还处在负重爬坡阶段,目前采取的措施还不是根本性的,改善力度还有限,改善程度远未达质变阶段。
黄润秋说,“大气污染治理仍然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的懈怠。当前国家也在制定到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是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刘利民: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国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规模已经达到1亿,他们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表示,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已经出台了“两为主”的政策,即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中小学吸收他们为主。针对留守儿童群体,政府要采取兜底政策,要把政策落实到县和乡镇,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救助,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学上。
刘利民说,“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随迁子女,他们都是农民工的子女。他们的父母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出了力,我们政府理应把他们的学习、生活安排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许家印:民营企业解决更多就业上交更多税收就是最大的民生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近年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那么民营企业在改善民生方面应该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认为,民营企业依法依规、专心专注、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企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解决更多的就业,上交更多的税收,这就是最大的民生。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党的非常好的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相信民营企业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大,发展得更强,为改善民生发挥更大的作用。”许家印说。
刘玉村: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签约医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看病就医的问题采取了顶层设计的管理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但看病就医的方便问题对百姓来说仍存在一些困难。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认为,解决看病就医的方便问题,一定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签约医生、家庭医生来提供最便捷、最直接的服务。
“如何加强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把设施盖好,然后培养足够的家庭医生,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我觉得现在政府部门也在花大力气,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就健全了,老百姓看病就会越来越方便。”刘玉村说。
刘强东:青年人在创业中必须要做有价值的事情
近年来,青年人陆续融入到“双创”大潮中,但是他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说难找融资,难找场地,难办手续,难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市场对接等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强东认为,青年人在创业中必须要做有价值的事情。新的时代更加强调正道成功,“千万不要企业成功了,钱赚了,结果到头因为违法犯罪人进牢里去了”。另外,刘强东强调,企业家的坚持是一辈子一生的坚持。
刘强东说,“作为创业者,你能在十年的黑暗时光里坚信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坚信你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坚信你的公司是社会需要的,只要你能够坚持得越久,我相信你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