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疗卫生数据共享平台正在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需求

杭州卫生信息

钱伟佳

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两年前,也是借《e医疗》年终“回顾与展望”这一机会,我撰写了一篇题目为《千头万绪的政策背后,数据共享才是刚需》的小文(点击阅读原文【e医疗原创】钱伟佳:千头万绪的政策背后,数据共享才是刚需),意在和医疗IT同行们分享这样一个观点


医疗IT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必须把院内、院间不同系统的数据共享的问题解决好,适应政策变化和技术给医疗行业带来的快速变化,要把高水平的(达成较高互操作性效果的)医疗卫生数据共享平台作为突破口。


这是医疗IT厂商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和重要机会。


今天,回望过去两年,我们看到药品零差价、检查检验费用降低等医改措施的落地,DRGs“听见楼梯响”,医院从追求“做大”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提升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患者服务感受的精细化模式;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辅助、医生集团、医院集团等医疗业务协同,又在催生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这一切变化都在直接呼唤着一个核心的信息化需求,那就是前文提到的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是信息化的核心,把院内和院间的异构系统打通,实现无缝、高效、广泛的数据交换、集成、共享,是支撑新医院经营模式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基础。需求日渐强烈和刚性,但能够从市场上找到的解决方案却令人失望。我们看到不少这样的情形:医院花大钱建设的数据平台,要不建成遥遥无期,要不就是建成后实际效果很差;很多医院有需求、有预算,但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只好观望等待;更有身负重任、急于要建设一个不同以往的“好的”院内或区域信息平台的单位,千寻万找觅不得知音,压力山大。


现在医疗数据平台建设遇到的问题,既表现为建设难度大、周期长和重复建设(例如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科研数据中心等),也体现在实现效果差(例如临床数据中心数据实时性差、运营数据中心数据不全)。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建设中大多还在沿用“集成平台”这样模糊的、不正确的概念,采用了不合适的工具。在这两年的行业会议上、媒体上,私下的沟通中,许多有远见、有系统观、有国际视野、有实践体会的行业专家,对“什么是平台”“平台解决什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对现有的“集成平台”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的局限性,已逐渐形成趋同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改变理念,认清“集成平台”虚虚实实的概念与实际落地中采用的技术和工具的差异,紧抓实现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互操作性的根本性目标,不能仅仅满足于采用一个中间件工具替换接口、把数据单向汇聚形成一个数据仓库,达到“为平台而平台”、却对眼前和今后都没有更多价值的目的。


如果平台的数据中心不能随着业务系统数据的更新而实时更新,就满足不了院内很多临床业务调阅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一些质控、运营管理的需要,这样不能为医院核心业务服务的数据,价值就大打折扣。因此“好的数据平台”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其实现的数据中心必须具有实时性


如果平台的数据中心里的数据是被加工或“污染”过的数据,丢失了很多业务系统原有的信息,数据质量就满足不了临床、医疗质控、管理或科研的需要,就只能形成统计报表生成等应用的数据库,而不是支撑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的平台。因此“好的数据平台”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其实现的数据中心必须具有与数据源数据的一致性


国际主流的HIE(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医疗信息平台是遵循上述互操作性思路形成的成熟的软件产品,在中国却仍然处于启蒙和尝试阶段。即使在国外是成熟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还是要解决中国用户的实际问题。上海岱嘉这两年一直在踏踏实实打造医院的、区域的基于HIE平台的信息化项目,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实际效果,我们同时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将技术细节、知识、经验传播分享给每一位感兴趣的用户和同行。


我们欣喜地看到,对互操作性、对平台的认识的提升,不仅已给岱嘉带来了快速增长的商机,也在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正确和良性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这两年最大的收获。

文章来源:e医疗


(END)


杭州市卫生信息中心

微信号:zjhz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