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熬过去
家佳康—用心呵护您的健康!
每月8日、18日、28日、3日、13日、23日是我们的会员日,8折优惠哦!更多药品平日9折优惠!
你所经历的委屈
也是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
往事回忆的意义在于,总是会让人记住美好的那一部分,至于其中的艰难,总会被岁月所弱化。
我跟很多长辈请教他们过去的经历,他们对于那些过往的苦与难,大多时候都是一笑而过,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了。
所以回到现实中的问题,作为一个职场老人,我能想起来的这三四年的工作感受,也是美好多于不快乐的部分,但这个过程中我感悟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以前总以为熬过这一段时光就会好起来了,这种观点有可能是错误的。
一是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所谓好起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二是这个熬过去的日子里,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当下觉得困难重重,殊不知你所经历的,也正是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一切(当然那些极端个别的案例我不想拿来论证这个事情)。
刚进职场的时候,我们要学习基本的职场规则,要尽快熟悉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必要技能,我敢说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基本上到了工作中的时候,九成是用不上的,这时候,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跟领悟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当然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我们心态上的调节,小到我该不该跟隔壁的同事打一声招呼,大到领导给我安排的事情跟公司的流程规则有冲突,我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你就像一个黑暗中独自摸索的孩子,没有家人,没有老师,没有师兄师姐可以问,周围一群陌生人漫无表情的穿梭于办公室里走廊过道上,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你身后的景象千变万化飞速流转,你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本身是个慢热的人,加上性格内向,职场第一年里我的状态是很恍惚的,我会经常在座位上边干活边发呆,周围的同事或者领导喊我的时候,我总是很久才反应过来,然后“哦”一声,这时领导已经走远了,我赶紧向身边的同事求助,刚领导说了什么事儿?
接下来赶紧各种处理,但是因为同事们很多时候传达得不够准确,细节没有交代清楚,我又不能去问领导,因为我刚刚回答的态度表明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我就懵里懵懂的把事情做完,结果一想也知道,肯定是各种退回来反复修改。
也是因为这样,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差点得了抑郁症,因为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方案交上去领导没有回话,PPT 演示完了同事们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做分享会的时候想把气氛弄得活泼一点,但是不知道怎么把握一个度……
那种总是没有人给反馈的状态,让我觉得自己被冷落了。
那些你看上去最吃力的
才是能让你进步最快的
几年后,我才慢慢摸索明白一点,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别人都是在静悄悄的观察你的所作所为的。
你没有多少经验谈资,他们看到的只是你的个性表现和职业态度,而你表现出彩的那部分,即使他们欣赏也不会表现出极其热情欢喜的样子,他们不是父母也不是恩师,没有必要鼓励你。
当然从另一面来说,他们也不会因为你做的不对而用力批评你,这种不悲不喜的状态,或许就是所谓的职业成熟人吧。
因为这种看似不被认可的状态,你会感觉自己一直做得不好,而且也不知道做怎么才是对的。
还有就是,如果只是坐着干活也就算了,很多时候你是需要跟各种同事打交道的,他们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只有跟你的磁场合与不合的感知。
于是很多时候,你觉得很小的事情沟通起来却很吃力,哪怕申请个印章,填一个流程审批表,一步步关卡让你觉得就像冒险游戏一样,只是这场游戏里没有刺激好玩的那一部分,只剩下闯关的寸步难行了。
也是几年后我才明白这一点,那些你看上去吃力的部分,其实恰好就是维持职场有序进行的准则所在,正是这些你当年看起来死板麻烦、密密麻麻的制度准则,才是一个职业新人学东西最快的教材。
因为这些准则都是一年年完善补充过来的,你熟悉的越多,适应得越快,你的焦虑感就越少。
很久以前,我一直告诉自己,说熬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我慢慢发现熬这个字已经不能带给我力量了。
我渐渐意识到,当我职业上开始有积累时,我期待自己可以管理一个团队,接一个好的项目,这个过程中必然就涉及到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部分。
比如如何架构团队任务、如何跟其他部门的同事打交道,比如要预估项目能否按时完成的风险。
这些种种,比起以前那些刚进职场的小委屈,要复杂多了。
我也开始知道,那个坐在我对面办公室里的领导,他每天需要考虑整个部门的协调状况。
那个早出晚归的 CEO,他需要跟投资人说服各种前景跟趋势,他还要面对各种错综的媒体关系以及跟各种政府部门打交道。
那个在这一秒的大爷,或许就是下一秒别人面前的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