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在即墨人民医院的这一变化,将载入即墨的史册

即墨市人民医院订阅号

今天,2018年4月7日,注定将载入即墨人民医院的历史。

这一天,是医院急诊楼整体搬迁的日子。分布于老急诊楼上的所有科室将在今天搬入新址。

老急诊楼,几代即墨人的回忆


据《即墨卫生志》记载,我院老急诊楼1975年开始动工建设,1976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630平方米,是我院首座楼式建筑,也是当时即墨城区里首屈一指的高楼。


2004年医院建院55周年时,医院曾经邀请当年的老领导、老职工回院座谈,老院长林培一、老职工吕智尧带领我们一起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原文刊载于2004年12月16日《即墨市人民医院报》)          


兴建伊始,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综合楼”。楼内一层为内外科门诊、药房、输液室以及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急诊科仅占据一楼的东侧几个房间。手术室位于二楼西面,设3个手术间。三楼是院党委、行政办公用房。单身宿舍也挤在这个楼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200毫安X光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厅内组织巾帼建功活动)


(院内的各种政治文体活动都在楼内举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急诊楼远景,楼前花坛在后期改造时清除)


老急诊楼兴建的时候,上上下下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感觉这样的楼可以“100年不过时”,但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进步一日千里,老楼已经明显不能适应临床需求。

2000年,经过改造,大楼整体更名为急救中心楼,一楼全部为急诊科使用,包括急诊内科、外科、抢救室、留观室、药房、检验、放射等科室,进一步方便了病人的急诊急救。后期,二楼手足显微外科和眼、风湿免疫科分别占据一半区域(后风湿免疫科发展搬出)。三楼装修改建为儿科门诊和小儿输液室。

40多年栉风沐雨,老楼已经显露疲态,褪色的外墙,剥落的墙皮,无处不在诉说着老楼的经历。

透过玻璃窗,屋内的护士仍在不知疲倦地工作,斑驳的外墙却显得那么疲惫。


楼前的石墩曾经是好几代人的回忆,如今也难掩颓态。


抢救室里护士脚下的地面,生生磨出了痕迹,记录着无数急诊人的战斗和艰辛。


(加满病床的走廊曾经饱受诟病,如今也将成为历史)


(这些,都将成为历史)


蓝天白云下,急诊楼、门诊楼、外科楼交相辉映的景象,将始终铭记在每一个即医人的心中。





随着新急诊楼的启用,医院也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新急诊楼位于老急诊楼西北侧,总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8600多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将原急诊楼内各科室搬至新楼,同时设置病房床位105张,将直线加速器、ECT、模拟定位机等医疗设备搬至地下一层。


           一楼大厅导医台


          抢救大厅


         收款处


        护士站


病房


输液大厅


目之所及,整洁、规范、清新、舒适。


辞旧迎新|扬帆起航

今天,在院领导的坐镇指挥下,在全院各科室志愿者的支援下,在急诊楼各科室的团结协作下,急诊楼顺利完成搬迁,所有科室全部进入新楼所在区域正常运转。


难忘那些忙碌的身影——

党委书记、理事长吕杰(左一)、党委副书记孙吉书(右一)现场指挥。


  院长宋启京(左一)深入科室查看协调。

 

风很大,天很冷,大家搬运物资、转运病人,忙得热火朝天。


  我院 “众心”志愿者红马甲无处不在,任劳任怨。


今天的医院,处处激情飞扬,能够见证新老急诊楼的更迭,参与其中并为这一历史时刻奉献力量,足以让每个即医人感到振奋和骄傲。


怀念,是为了更好的铭记!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启程!

再见,老楼!

你好,未来!!!


责任编辑: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