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完成首例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

       近日,我院卒中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完成首例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挽救了患者生命,现已完全康复出院。

     患者殷某,女性,65岁,因“失语,右侧肢体偏瘫2.5小时”来我院急诊就诊,初步判断为急性脑卒中,NIHSS评分14分,立即启动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时间就是生命,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抽血化验、头颅CT检查,一路绿灯。急诊医生护士技术娴熟,配合默契,神经内科专科医生也随即到位。时间过去35分钟,实验室检查正常,头颅CT未见颅内出血,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是大血管阻塞。立即启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疏通血管。输液中患者病情一度好转,NIHSS评分降到3分,血管通了,大家非常高兴。然而,药液还没输完,患者病情再次恶化,NIHSS评分达13分,打通的血管又闭塞了。神经内科苏静霞医生立即汇报科主任李永安,“马上进行颅脑多模CT检查,评估脑血管状况”李主任吩咐到。多模CT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似完全闭塞,远端血流很差,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片脑组织低灌注。还有挽救机会,李永安主任立即组织卒中中心专家进行简短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药物目前很难打通血管,唯有实施神经介入桥接取栓手术。但是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李永安主任立即向王晓军副院长汇报。王院长指示:立即成立多学科急救小组,全力抢救患者。顷刻间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介入放射科、导管室(复合手术室),各科室迅速集结,联合处置。患者被迅速送入复合手术室。很快,全脑血管造影完成,显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几乎闭塞,远端血流很差,皮层支血管部分代偿。神经介入团队术中进行取栓,取出少量血栓,随后在血管狭窄部位放置了一枚支架,闭塞血管立即通畅,血管形态接近正常,远端血流灌注良好。术后患者病情迅速改善,NIHSS评分下降到5分。术后继续强化药物治疗及精心护理。第二天患者病情进一步改善,仅右手远端稍乏力,NIHSS评分下降到1分。10天后患者完全康复出院,未遗留任何后遗症,NIHSS评分0分,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再三表示感谢。

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我院卒中中心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标志着我院在急性脑梗死救治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危害老百姓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多并发症的特点而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致残第一位原因。其中,急性脑梗死又占据了脑卒中患者近80%。急性脑梗死就是脑血管急性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以至于坏死所致的临床疾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失语、偏瘫,严重者昏迷甚至死亡。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及时开通阻塞血管,恢复脑灌流,减少脑组织坏死。研究表明,阻塞脑血管开通每延误一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急性脑梗死发病在3~4.5小时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治疗办法。但是,由于医疗知识缺乏,很多患者发病后没有及时就诊,错过了静脉溶栓时间。最新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发病在16~24小时内进行神经介入取栓仍然可以使很多患者获益。特别是大血管闭塞由于血栓负荷过重,单纯药物治疗有时难以打通血管,静脉溶栓治疗后桥接取栓是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灌流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该项技术风险较大,对于医务人员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目前在二级医院较少开展。

卒中中心

我院卒中中心自创建以来,在院部统一部署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急诊检验、放射科、复合手术室(导管室)等多学科协作,开通了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患者诊疗时间,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脑卒中患者。至今,已完成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近70例,有效率达85%。并先后开展了脑出血微创治疗、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颅内压监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颅内血管畸形切除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神经外科内窥镜手术等先进医疗技术。近年来,更是积极发展神经介入技术,完成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填塞、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数十例,疗效满意。目前,我院卒中中心逐步形成了卒中一二级预防、急性期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救治体系,为苏州市健康市民 “531”工程贡献力量,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0512-69571810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更多医疗健康知识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

微信:szsxc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