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登顶珠峰的人全都很厉害吗?未必,有一种登山叫 “保姆式攀登”

CFDA制药人社区

我不是登山爱好者,体力也很弱鸡,但因为对圣山珠穆朗玛的强烈好奇,这几
年接触了很多攀登珠峰的报道和影像。

 

今天,我想跟你们聊一聊,登顶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的背后故事,它没有那么
伟大,甚至还有些讽刺。

 

The Database网站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抱歉,这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最新
官方数据)
,全世界一共有4469人成功登顶珠峰7646次。


 

这4469人中,有1105人是夏尔巴人,他们一共登顶3631次,是登顶总次数的48%。

 

夏尔巴人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总去爬珠峰?


 

夏尔巴人是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种族,因为体力好、耐高原缺氧环境、
又非常贫穷,所以经常被登山公司雇佣来协助商业登山者攀登珠峰。


登顶珠峰这种凡人可以吹牛一辈子的事,夏尔巴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他们当中,
有人因为常年协助客户登山,自己登顶了22次,还顺便创了个登顶次数最多的
世界纪录。


(22次登顶珠峰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卡米·瑞塔) 


截止2016年底,攀爬珠峰一共死亡了282人,168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
其余114人均是夏尔巴人。


为什么夏尔巴人体力好又有经验,死亡率还这么高?因为他们不仅要登山,还
要当登山客户的“保姆”。

 

登山时,他们不仅要背自己的行李,还要背客户的行李、客户的多个氧气瓶;
遇到危险路段时,他们先走,在前方修好绳索甚至架上梯子,再让客户走。


客户休息时,他们搭帐篷,烹饪饭菜;客户面临危险时,他们以命相救,自己
面临危险时,客户往往没能力救他们……

 

分享几件夏尔巴人的遭遇:

 

1953年,英国队员希拉里在夏尔巴人丹增的协助下,二人顺利登顶珠峰,这是
人类首次登顶珠峰,但是下山后,希拉里成为扬名世界的英雄,甚至受到英国
女王赐封爵士的嘉奖,但丹增,连名字都鲜有人知晓。


 (左为希拉里,右为丹增)

 

2014年,16名夏尔巴人在5800米处的昆布冰川上为客户凿冰铺路时碰上巨大雪崩,
全员瞬间被雪掩埋,无一生还,至今仍有人未找到尸体,尼泊尔政府给每个罹难家庭
的抚恤金仅为400美元。


图为纪录片《高山上的夏尔巴》

夏尔巴人聚集起来在为罹难同胞鸣不平

 

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引起的雪崩夺走了珠峰营地19人的性命,其中有10名
夏尔巴人。

 


2017年,夏尔巴人桑吉在恶劣天气下劝身体状况不佳的客户停止攀登跟自己下
山,客户执意继续攀登,桑吉只好陪同,最后客户体力不支停在8600米处,桑
吉把自己的氧气给了客户,二人受困,虽然最终被救,但是桑吉的十根手指因
高度冻伤而全部切除。


(我找到了桑吉十指冻伤的图片,但不想放出来,太戳心了)

 

每一年,登顶珠峰的人可以得到尼泊尔政府颁发的登顶证书,而服务客户们登
顶多次的夏尔巴人,从未得到自己国家政府的一张证书。

 


夏尔巴人如此辛苦和危险,那他们的收入怎么样呢?

 

折人民币,大约每年3~6万元,而每位商业登山者攀登一次珠峰付给公司的费
用,是这个数字的10倍。

 


尼泊尔有十几家登山公司经营珠峰业务,中国只有一家名叫“圣山”的公司有
资质。圣山公司2016年的珠峰报价是33万人民币,登山前一次性付清,服装、
氧气、小费等另算,没成功登顶不退款。

 

一件特制的高寒连体登山服要近万元,顶级的登山靴也要近万元,夏尔巴人帮
忙背上去的氧气,7000米以上使用要交给公司每瓶5000元,8000米以上,每瓶
要8000元,体力不够好的,一趟珠峰爬下来,吸氧就能吸掉五万块,登顶成
功后,往往还要散出去几千上万的小费,这么一算,得要40万了。


 

在完善的商业模式下,只要你肯花费40万,体力尚可加上天公作美,基本顺利
登顶珠峰没太大难度了。

 

看纪录片《喜马拉雅的天梯》时,有一幕还蛮讽刺的,登顶珠峰后,女客户激
动地说“终于完成了我的巅峰梦想”,然后喜悦地跟她的夏尔巴向导拥抱道谢。

向导一脸平静,说的第一句话是“拍照,赶紧拍照”。

 

夏尔巴人们太清楚了,对有些商业客户来说,“让别人知道我登上珠峰”比
“我登上珠峰”更重要,而峰顶天气变幻莫测,不抓紧拍照,可能连个“到此
一游”的证据都没有。

 

客户们站在世界之巅,举着印有自己品牌logo的旗帜拍照,对着摄影机大喊激
动人心的口号,而同样成功登顶的夏尔巴人,不过是别人成功时冷静的旁观者。

 

看红星新闻的一篇采访,在珠峰冻掉5根手指头的夏尔巴人天巴这样评价登山者
们:

 

“有两种人在登珠峰,一种人是真正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另一种人是有钱人,
他们不了解登山的风险,甚至连氧气瓶都不会换。有钱人们盲目自信,认为花
了钱就必须干成一件事,认为夏尔巴人无所不能,肯定能帮他们登顶,他们忘
了夏尔巴也是人,夏尔巴也会生病,八千米海拔上,一旦夏尔巴出了问题,他
们就只能靠自己。”

 

珠峰真的是一座既美丽又危险的圣山,从The Database公布的历年死亡人数可
以看出来:

 

 

即便科技的进步使得死亡率下降,但攀登人数的暴增,使得死亡人数呈总体上
升趋势。

 

珠峰的高海拔让救援变得异常困难,许多人遇险后只能永远留在雪山,有些位
置明显的尸体甚至成为了路标,登山者看到绿靴子的尸体就知道自己到了多少
米,看到红登山服的尸体又知道自己到了多少米。

 


而这些尸体中的夏尔巴人,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死的,而是为了别人的梦
想。登山客户得名,登山公司得利,他们成了这场商业登山的祭品。

 

我并不否认,能成功登顶珠峰的商业人士们,确实拥有强健的体魄,拥有异于
常人的意志,但在“保姆式攀登”下登顶的他们,没资格以登山家、探险家的
身份招摇过市,他们不是登山家,夏尔巴人才是。

 

现在正值登山季(每年4月5月),又有许多人登顶珠峰,实现了自己的巅峰梦
想,希望所有人在关注“登顶英雄”的同时,能看到“英雄”们背后的夏尔巴人。


 

也希望那些体力不足、缺乏高海拔攀登经验的商业人士,不要再来爬珠峰了,
因为你们的“巅峰梦想”,圣山上多了很多冤魂。

 

圣山珠穆朗玛属于所有人,唯独不属于踩在她头顶通往名利场的人。
来源 | 巫小诗(ID:bywuxiaoshi)


延读----------

这个演讲刷爆了朋友圈: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

“人在什么阶段、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这句劝导。


而近来,诸如“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标题也是层出不穷。


眼看又到了毕业季,就在毕业生们满怀惆怅与迷茫之时,有这样一篇被称为“今年听过的最好的演讲”刷爆朋友圈。


这篇扎心的演讲告诉我们: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


或许,看完这篇火爆油管,名为《在你感觉到压力之前》(“Before You Feel Pressure”)的演讲,你也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提示:1分钟后才是重点!

视频开头,一位校长正慷慨激昂地给中学生们讲“人生须知”,认真地为大家
做着规划。



再过两年,你们就会完成A Level的学业;

再过三年,你们就会去自己想去的国家,上自己想上的大学;

再过五年,你们会步入职业生涯,

在座的很多同学,会进入全球顶尖公司工作;



然后你们会结婚,买房;

十年之后,你的人生就会安定下来。

十五年后,你就30岁了,你的人生轨迹也会就此定型。


校长就这样有条不紊地用一分钟总结了人的一生。


这时,沉默的听众中举起了一只手。



一名小哥走到台前,自信满满地说:


“I’m sorry Mr. Headmaster, let me tell you why that approach may fail you.”

“不好意思,校长,我想告诉你为什么你的这些话是错的。”



接下来,他讲的每一句都似乎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



I know people who graduated at 21 and didn't get a job until they were 27. 

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


I know people who graduated late at 25 and they found work immediately. 

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


I know people who never went to university, but found what they love at 18. 

有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他们热爱的事;


I know people who found a job straight out of college making decent money, but hate what they do.

有的人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赚到很多钱,却过得不开心;


I know people who took gap years and found their purpose.

有的人毕业后选择了间隔年,并找到了自我。



I know people who were so sure about what they were going to do at 16, they change their mind at 26. 

有的人16岁时就确信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但却在26岁改变了想法;


I know people who have children but are single, and I know people who are married but had to wait 8 to 10 years to have children. 

有的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十年八年才生孩子;


I know people in relationships who love someone else. 

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


I know people who love each other but aren't together.

有的人明明彼此相爱,却没有在一起。


一口气举了这么多例子后,小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So my point is everything in life happens according to our time, our clock. 

我想说的是,人生中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节奏。


You may look at some of your friends and think that they’re ahead of you, maybe some of them you feel are behind, but everything happens at their own pace.

你身边有些朋友或许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They have their own time and clock and so do you. 

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


Be patient.

耐心一点。



At age 25, Mark Cuban was a bartender in Dallas. 

马克·库班25岁时,还只是达拉斯一家酒吧的酒保。


注:库班1983年创立计算机资讯公司MicroSolutions,90年代后成为了亿万富翁。



It took till 32 for J.K. Rowling to be published for Harry Potter after being rejected by 12 publishers. 

被出版商拒绝12次后,J·K·罗琳32岁时才出版《哈利·波特》。



Ortega launched Zara when he was 39. 

Ortega在39岁才创办了Zara。



Jack Ma started Alibaba when he was 35. 

马云35岁才创立阿里巴巴。



Morgan Freeman got his big break at 52. 

摩根·弗里曼52岁才在演艺事业上有了重大突破。


注:摩根·弗里曼出演《肖申克的救赎》获得第三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Steve Carell only got his break after 40 years old. 

史蒂夫·卡瑞尔过了40岁才红。


注:1962年出生的喜剧演员史蒂夫·卡瑞尔一直当“绿叶”,2015年才凭电影《狐狸猎手》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Getting your degree after 25 is still an achievement. 

25岁后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


Not being married at 30 but still happy is beautiful. 
30岁还没结婚,但过得开心也很美好。


Starting a family after 35 is still possible, and buying a house after 40 is still great. 

35岁后成家也没什么不可以,40岁后再买房也不丢人。


Don't let anyone rush you with their timelines. 

不要让任何人用他们的标准来扰乱你的时间表。


此刻,抛出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再合适不过: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 and not everything that’s counted truly counts.


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计算得清楚。也并非每一件计算得清楚的东西,就都有意义。 



演讲者最后说:


And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want you to be able to create meaningful, purposeful, fulfilling lives for yourselves, and learn how to use that to make an impact and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others.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希望你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有意义和有成就感的人生,并学会用这些去影响并点亮其他人的生活。


That, will be true success.

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听完这篇演讲,又想起《死亡诗社》里的老师说的那句话:“Carpe diem, seize the day”(活在当下)。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人生。


坦然一点,耐心一点。


这样想,并不是给自己找借口。


少一些焦虑,把握好今天,掌握好自己的步调。


你的人生,是属于你的。


只要你开始努力,一切都不算晚。




版权声明:“CFDA大健康社区”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669808666,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669808666。

精品养生公众号推荐

因不可抗因素(比如转载无法核实真伪的文章等),公众号可能会被封号,

请扫描加CFDA大健康社区备用公众号

以便欣赏更好精品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