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耳念珠菌中国分离株研究揭示—— “超级真菌”可能并非全部耐药
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卫生计生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新现微生物与感染》发表我国科学家对中国首例“超级真菌”感染病例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该菌株与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国等国的分离株亲缘关系比较接近,但与多个国家报道的多重耐药菌株不同,中国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普遍比较敏感。
耳念珠菌是日本2009年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真菌物种,因其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也被称为“超级真菌”。近年来,耳念珠菌在不同国家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医院内感染。截至目前,至少有20个国家已有临床感染病例的报道。“超级真菌”的生态源头尚不清楚,自然环境中尚未分离出该菌种,科学家推测该菌是近年来进化而来、能快速适应并定植于人体的新物种。它能长时间存活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皮肤及医院设施表面,从而导致院内发生暴发性感染;其诊断和鉴定困难,临床实验室传统的形态和生化诊断方法常错误地鉴定为其他念珠菌。“超级真菌”大部分菌株对临床目前常用的3大抗真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致死率高达60%以上,折引起了全世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及疾病防控部门的高度关注。
该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广华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合作完成。研究发现,“超级真菌”具有多种细胞形态,包括球形、椭球形和伸长型细胞。在高浓度氯化钠条件下,细胞还展现出假菌丝的形态。在对小鼠和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中发现,“超级真菌”中国分离株在毒性方面比临床上常见的白色念珠菌弱;但在42摄氏度高温下,仍然可分泌大量的毒性因子胞外蛋白酶。研究还发现,硫酸铜对“超级真菌”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效果,这为医院内感染防治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