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结肠息肉健康教育处方
高峰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自治区级重点临床专科学科带头人,现任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兼任新疆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疆内窥镜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等。
在炎症性肠病、消化道早癌、胆胰疾病诊断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内镜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在新疆率先建立了“胃肠道早癌多中心协作组”“新疆消化道早癌工作站”、新疆第一家“消化道早癌门诊”。
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治区自然基金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2009年获国际内镜“恩德思奖—消化内镜奖”。2014年获“中国医师奖”。
结肠息肉是指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结肠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生,多数结肠息肉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往往是常规结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
一般知识
结肠息肉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也可以引起临床症状,如:
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很少引起贫血。
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腹痛: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
带蒂息肉脱出肛门。
肠道外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如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简称P-J)综合征。绝大多数结肠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
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结肠息肉最重要的方法,我国无症状人群年龄、性别、吸烟、结直肠癌家族史、BMI(身体质量指数)和自诉糖尿病的评分系统可预测结肠腺瘤,有助于筛查方案的选择,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有目的的结肠镜筛查是较为可行的诊断策略。
结肠息肉可分为以下几类:
肿瘤性息肉。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淋巴性息肉、粘膜脱垂性息肉(肛管)炎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常见的非肿瘤性息肉为炎性息肉,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可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发展成腺瘤的可能,需定期随访。
肠息肉病 。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
我们最需关注的是结肠肿瘤性息肉,研究发现,超过90%结肠癌经由腺瘤-腺癌途径形成,其恶变过程一般需7~12年(当然存在少数进展较快的病例)。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慢慢长大后有癌变可能,癌变几率随病变增大而升高,建议腺瘤性息肉行内镜下切除。若能在结肠腺瘤发展到癌之前发现并切除腺瘤,终止病变发展,对预防或根治结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治疗措施
目前没有药物能够治疗结肠息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常用的内镜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医生会根据患者结肠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结果选择内镜治疗方式。
结肠息肉切除后需要定期复查肠镜,其监测均建立在息肉彻底切除的基础上,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完成结肠腺瘤切除术后,一般建议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结肠镜,如果术后病理提示预后不良,应相应缩短复查时间。
预防保健
1、体型肥胖者需减重,予以合理的体育锻炼。
2、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
3、适当补充钙剂联合维生素D。
4、对于血叶酸水平较低者,可适量补充。
5、戒烟、戒酒。
6、结肠肿瘤的高危人群( >50 岁,特别是男性、有结肠肿瘤或其他癌家族史、吸烟者、超重、或有胆囊手术史、血吸虫病史等) , 可考虑用包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但要注意其副作用。
7、内镜下切除结肠息肉不能预防结肠息肉再次发生,但可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但切除后再发率较高,需定期复查肠镜检查。
编辑/党办 刘爱澜
排版/王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