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医话//如东县中医院药剂科科长周建华谈抗生素使用

如东中医院





对症下药,是我们奉行的真理。头痛有止痛药,发热有退烧药,咳嗽有止咳药,但无论头痛脑热、咳嗽腹泻,很多人都习惯辅助一粒抗生素试试。有时候还真的很管用,头不疼了,烧退了也不咳嗽拉肚子了,但是有多少情况下真的是抗生素起的作用呢?




周建华

如东县中医药剂科科长

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体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各种感染:皮肤外伤后可出现皮肤“发炎”;”受凉”后肺部可出现感染即肺炎等等。这些炎症和感染均是由各种微生物引起,其中细菌是引起感染最常见的原因。轻微感染导致人体不适,重度感染可导致死亡。当今世界,细菌感染已是公众熟悉的医学名词。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细菌感染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肺结核被认为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战争中大量伤员死于感染,人类对伤口感染无能为力,当时人类对于细菌感染是“谈虎色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时人类未能找到一种能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是,随着青霉素的发现,人类对细菌感染的认识发生了巨大改变。随后通过各种微生物筛选培育及人工合成等手段发展出了如今庞大的抗生素家族。


抗生素使用面临的问题

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拯救了无数生命,但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果抗生素药物应用不合理,病原体没有迅速被消灭,它们会逐渐适应有抗生素的环境,并产生对抗,这就是“耐药”。

如果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就需要更大量的或是新的抗生素才能杀灭它们。但抗生素新药研发周期十年左右,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两年,抗生素药物的研制速度远低于耐药菌的发展速度。抗生素作为一种珍贵资源,滥用正在加剧其耐药性的广泛蔓延,今天的滥用可能致使人类未来无药可用,任何年龄的任何人以及任何国家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抗生素服用都要有医生指导

抗生素是处方药,也就是要根据医生处方才能用药。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有一些误区,第一是拿抗生素当“万金油”,有点头疼脑热都吃几片,甚至为了不得病而提前吃抗生素,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未雨绸缪”的正确方式是加强体育锻炼,房间经常通风,勤洗手,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提高抵抗力。

第二是认为抗生素越贵越好,二代比三代好。其实不是的,重要的是感染由什么病菌引起,感染发生在哪里,针对病情应由医生选用合适的品种,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菌谱和浓度分布部位。第三是多数人误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实际上消炎药是直接针对炎症的,常指非甾体类镇痛药比如阿司匹林等。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微生物。


用药不要排斥相关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抗生素被很多人当成消炎药放在家里常备,这也使感冒发烧腹泻这些常见病成了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一些市民一感冒就要用抗生素。特别是有嗓子疼的症状就擅自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抗生素仅对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冒等有用,而对病毒性感冒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而普通感冒多数是病毒性感冒,多呈自愈性,也就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够自动康复。所以说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是否使用抗生素,不能看症状,而是要到医院由医生和各项医学检验指标来决定,所以,使用抗生素前,不要排斥医生建议的相关检验,只有病因诊断明确,才能“对症下药”。


输液不是用药首选途径

每次使用都要服够疗程和剂量。人们在病情好转后,往往就不再想继续用药,但要杀死致病细菌,应使用全疗程抗生素。停药给自己带来的危险是,一旦再次感染,将更难治疗;给他人带来的危险是,有些引起感染的细菌可以存活并传给他人,而这些细菌正是抗生素耐药性最强、最难杀死的细菌。一般情况下,抗生素的服用疗程在7天左右,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好的人应该酌减。服用剂量不够,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也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抗生素应空腹服用,最好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吃。一天服三次的抗生素给药间隔时间应该相同,最好在6时、14时、22时分别给药一次,每次间隔8小时。

不同的抗生素针对的病菌各有不同,不要与别人分享或使用以前剩下的抗生素,因为对于抗生素来说,治好了别人的药,并不一定能治好自己的病;治好了这次病的药,也不一定能治好下一次病。

需要抗生素治疗时不要主动要求输液治疗。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肌肉注射适用于中等感染,不易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重症感染和全身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输液,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从安全性来看,同种药物口服用药安全性最好,肌注用药其次,最后为静脉输液。治疗越简单,安全性越好。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