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助力白云区推进脑卒中患者协同救治工作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

脑卒中中心

卒中

每分钟3人死于卒中,每4名卒中患者中有3人致残,每年用于卒中的医疗费用高达400亿元,这是我国卒中方面面对的现实。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要全面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和救治质量,“逐步形成规范的卒中中心诊疗模式”,以实现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和疾病负担的目标。

时间就是大脑,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由于院前和院内时间的延误,我国只有2%的患者采取了溶栓治疗。基于卒中给患者带来的巨大伤害,建设卒中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及时救治卒中患者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613日下午,白云区卫计局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召开“白云区卫计局脑卒中患者区域协同救治工作推进会既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揭牌仪式”。我院神经内科团队在李泽主任、潘小平教授、欧阳樱君主任及邓伟华主任的带领下,作为专家团队应邀参加并现场授课。会议得到了白云区区属医院、镇卫生院以及15间社区卫生中心的热烈响应,各单位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

现 场

白云区卫计局林泽湖科长指出,实施卒中区域协同救治工作被列为白云区卫计局2018年的重点工作进行推进,是响应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心脑血管梗死是白云区疾病致死的首位原因,长期以来,医疗资源匮乏,发展不均衡等原因,救治体系未建立。相信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在各单位的参与配合下,白云区卒中救治体系一定能尽早建立并起效。

白云区卫计局 林泽湖 科长



我院专家与白云区卫计局、白云区二医院领导共同为白云区二医院“卒中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卒中中心联盟单位 牌匾


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是白云区西部医共体的二级龙头医院,其与区内多家区属医院、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院医联体专科联盟成员,彼此间业务联系十分紧密。白云区二医院“卒中中心”的建立是我院与白云区医疗合作成果之一。去年以来,在白云区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医务部协同神经内科多次前往白云区多家医院调研,与对方医务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深入交流讨论。我院将协助白云区二等医院培养卒中救治人才,建立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开展溶栓等适宜技术,指导申报“初级卒中中心”。逐步建立起由我院为网顶救治医院,白云区二医院为区域龙头救治医院,辐射白云区所有基层医院的协同救治网络,提升白云区卒中患者救治效果,实现“大病不出区”的目标。

揭牌仪式后,我院专家给现场150多位参会人员就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诊疗规范、绿色通道建立以及卒中120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授课。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简介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脑血管病新药临床评价网络基地,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资格认证。

开设床位109张,NCU监护室床位10张,拥有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神经心理、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癫痫与睡眠障碍、运动障碍、神经康复、神经重症共10个临床研究方向的亚专科专业组设置。

诊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居省内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并且建立了成熟的扩大时间窗溶栓的多模式CT评估流程。2017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达80余例,溶栓病例数在广东省位于前列,广州市第一名。


专家介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 泽

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潘小平

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

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广州市-伯明翰大学脑与认知中心中方负责人

世界卒中组织(WSO)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內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及情感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欧阳樱君

南沙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痴呆学组委员,国家临床药物研究基地神经内科专业组秘书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邓伟华

主任医师,脑血管病病区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介入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授课环节

潘小平教授讲授

《缺血性卒中早期再通策略及管理》

李泽主任讲授

《卒中中心建设》

欧阳樱君主任讲授

《南沙卒中120网络体系建设》

杨勇博士讲授

《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





审:余  纳  

     李  泽

     谭三智

文:李土权

编:张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