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盛暑时,冬病夏治有“伏贴”!

CCTV4中华医药

       现在正值夏至时节,冬病夏治,是中医学一个富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其中的“三伏贴”,就是根据传统中医学“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等理论,在阳气最为旺盛的三伏天,对体内残存的“冬病”加以施治。方法是:将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材制成膏药,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通过温阳药物对经络、腧穴的刺激,来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驱散内伏寒邪、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目的。

“三伏贴”适合那些疾病?

      凡属“冬病”特点的风寒湿感病症,都在“三伏贴”的治疗范围,比如属呼吸系统疾病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易感冒患者;属消化系统疾病的胃炎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寒症患者;妇科疾病中的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患者;风湿类疾病的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这些“冬病”或遇冷加重的寒症患者如能按时敷“三伏贴”,可鼓舞阳气,祛除体内寒邪。

“三伏贴”的贴敷时间和方法

      贴敷时间:头伏是在7月17日-7月26日;中伏在7月27日-8月5日;闰中伏在8月6日-8月15日;末伏在8月16日-8月25日。

       具体方法是:先擦去贴敷部位汗液,再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皮肤,等皮肤燥干后,将膏药贴敷在选定的穴位上。贴敷时长在4-6小时之间,儿童、老人及对药物敏感者可缩短至2-4小时。如果贴敷后出现皮肤红痒及烧灼感可即时揭去。每伏可贴敷3次,连续贴敷3年。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三伏贴”慎用人群和注意事项

      孕妇、婴幼儿、糖尿病、皮肤有感染者、易过敏、瘢痕体质、发热期、内火较重者禁用或慎重使用。湿寒体质者贴后皮肤可能会出现水泡,一般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可自然吸收;如果出现较大水泡则需就医处置。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忌电扇、空调直吹;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寒凉和牛羊肉等肥甘滋腻之品。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