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很常见,分清虚实再“灭火”才是关键!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明明手脚冰凉,却容易口腔溃疡;
拉出来的便便,前半截干的难以下滑,后来的一半又软趴趴不成型?
我这是有热还是有寒?实火?虚火?寒热错杂?搞不懂,太难!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
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全身燥热、口渴,这是内热大,是实火;
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只要是实火,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都是泻火最好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而目前只是单纯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可以说,一个人如果真病了,真的很虚了,身体一定是寒热错杂的。
为啥这么说呢?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都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这个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
因为一个人越健康,身体的津液水平就越充足,推动津液的动力也越强大,这种情况下局部就越不容易产生郁热。
寒表示的是一种“停滞”的状态,尤其是身体局部的气血流通不起来,就必然产生郁热。
其实这就是寒则生热的道理。
如果你的脾胃一直处于虚弱的状态,脾升清胃降浊的能力弱了 ,中焦运转的速度就缓慢,这种状态就容易停滞,就容易产生郁热。
另外,脾胃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也最容易津液不足,好比是水少了,就如大地缺水一样,土地会干燥,这就叫”虚热”。
其他脏腑也是一样,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润滑,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就燥,肝火非常明显。
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头面部的器官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上火症状。
当血液供应减少,头面部的免疫功能就下降,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最容易受细菌的感染,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机率就非常高了,且很难治愈,不久就变成各种慢性病了。
通常治疗这种症状普遍都是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越治病越多,越治病越重。
所以恢复脾胃功能是当务之急。
如果涉及到具体的方剂,临床上变化就太多了,每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都对应了不同的方剂。
平时恢复脾胃功能,就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喝粥法。
比如在大米粥加入陈皮、红参、茯苓等,都可以起到更好的恢复脾胃功能的作用。
当然,在快速补充津液方面,没有比大米粥更好的选择了(少放些米,多加水),每天服用三升以上。
其实,火大的人,如果用一般的推拿、按摩疏通经络后,虚火仍很大,还可以用艾叶水泡脚或用大蒜敷脚心。
来源:百慧厘正·美兰不高
河南省中药制药骨干企业
中华老字号
百年老药
匠心独造
信心药业
招商:18838287218 18838287217
官网:http://www.hnxxy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