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蟑螂界曝惊天秘密!它的“生存哲学”让很多人自愧不如!
夏天不止西瓜
还有ta ta ta !
身为女汉子的小编,看到它都忍不住要向它低头,因为南方的蟑螂实在是太(巨)恐(大)怖(无)啦(比)!
听说一米八的大汉看到它都能被吓成南方软妹,因为南方的蟑螂不仅大还会飞,你随便翻翻网上的评论看看,就会发现,和我一样深受其害的宝宝大有人在:
原本以为打得过
没想到遇到天外飞蟑
功力太强
只能先溜了
蟑螂:“抱歉,有能力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蟑螂,学名蜚蠊,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常见的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德国小蠊几种,我们家里的蟑螂不过只是这几种昆虫的俗称。
北方的宝宝通常见到的都是德国小蠊,而南方呢,上面几种带“大”字的,通通包括!
南方的宝宝很纳闷,你说大就算了,还会飞;
会飞就算了,可是不能理解啊,为什么打不死啊?
为了不向南方蟑螂势力低头,今夜不想为它继续疯狂,难枕眠,对付蟑螂,我们首先要读懂它超励志的“生存哲学”!
德国小蠊——千年老二
体长10-15mm,肤色茶褐,无论大人(成虫)还是孩子(若虫)前胸背板都有“二”条平行的黑褐色纵纹。他们的孩子们肤色黑褐,背部中央有一淡色条纹。
美洲大蠊——蝙蝠奔月
体长25-40mm,肤色红褐,前胸背板有黑褐色蝶形斑,斑的中线向后延伸成一条“小尾巴”,中线前方有个“T”形黄色条纹,后缘呈淡黄色,看上去像一只奔月的蝙蝠。翅发达,为蟑螂中的巨无霸。
澳洲大蠊——天外飞仙
体长比美洲大蠊略小,肤色红褐,前胸背板与美洲大蠊相似,也有淡黄色边缘和蝶形斑,不同之处在于蝶形斑中线后缘无“小尾巴”,前缘也无“T”形黄色条纹,前翅前缘基部有一金黄色条纹,整个黄色部分看上去像正在升空的飞碟。
主要聚居于厨房,厨房下水道、橱柜、家具、各类缝隙、杂物堆、垃圾堆、阴沟、厕所、地下室等都是他们的栖身之所,有木有觉得整个房子都是他们的?虽然蟑螂有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但想让他们定居下来做你们的宠物长期陪伴你们左右是有四个条件的哦。
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白天一般钻进靠近水源、食源、热源附近的墙壁、家具等的“缝、洞、角、堆”中躲藏,简直妥妥的“三潮源老啊”。人类若想消灭他们,就要对这些地方下手(喷药、投入蟑螂毒饵、填堵空洞缝隙等),再管好水源、细致搞好卫生、吃的喝的封箱存放,不再让他们变成三朝元老!
他们是昼伏夜出的厌光性昆虫,喜欢安静,活动高峰期在前半夜21~23时,午夜以后活动逐渐减少,天亮则停止活动。当然也可能因群体成员增多或餐饮供应不足导致僧多粥少,因此一些伙伴为解决温饱问题白天加班。
蟑螂的的人生信念是
有吃有喝
浪迹天涯
可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进或飞进你们屋中,但远不及顺风车给力,跟随各种包装袋、纸皮箱、购物袋、行李箱等我们走街串巷、不请自来、出厅入室,跟随你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他们就可以游遍千山万水。人类如果仔细检查带入室内的物品、包装,可疑外包装或纸皮箱等及时丢弃,将物品放入整理箱密封保存,那他们的顺风车业务就要泡汤了。
家族繁殖力强并且有一套业界先进的生育理念。雌虫一次交配可终生产卵,雌虫交配后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卵鞘,一只雌虫一生可产10-90多个卵鞘,卵在其中。一个卵鞘少可孵出10只、多可孵出50多只小宝宝。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一只孕妇一年内可繁殖出数十万只。
蟑螂妈妈们非常懂得育儿。比如细心的澳洲大蠊、美洲大蠊妈妈会选择隐蔽场所,在物体表面咬个凹陷将卵鞘产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等盖起来。当然粗心一点的妈妈就直接用唾液把卵鞘粘在厨柜、木箱、纸箱及桌角等栖息场所了。德国小蠊妈妈更绝,产出卵鞘后一直随身携带在腹端给予保护,直至宝宝要从卵鞘中孵出时才放下。
最怕香水——化学杀虫剂,气雾剂、颗粒剂、粉剂、胶饵、烟雾弹形式的都有,种类很多,成分有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毒死蜱、氟虫胺、残杀威以及其它菊酯类等,简直是蟑螂界的死神来了。碰见人类一些高手,因地制宜,治理环境的同时灵活运用滞留喷洒、投放毒饵、药笔封涂、烟雾熏杀、诱捕扑杀、清除烧杀卵鞘等手段——蟑螂也只能感慨对手的强悍了。
开水就更“毒”了,大小通杀,可以毁卵灭迹!
他们体态扁平,可以方便躲进窄小缝隙孔洞中。这些地方光线进不来,能安静休息,高大威猛的敌人进不来能给他们更多安全感,有趣的结构还可以为泡妞嬉戏增添些许情调,为下一袋繁衍做准备。要是在外泡妞或者觅食时不小心被打,你信不信他们真的秒秒钟装死给你看,要是你疏忽了没有立刻毁尸灭迹,他们就会在你没有察觉的时候立刻逃之夭夭,让你追悔莫及!
蟑螂界口号简直就是:
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黑暗中求发展
都说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百胜
蟑螂界的秘密
让你不再向恶势力低头!
来源 | 广州海珠卫生计生
通讯员 | 曹思珺
喜欢就赏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