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一”,我们和尘肺病人在一起!

金康医药

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日,更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洗礼日。作为组织中的一员,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党的生日?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献礼党的生日?在纪念建党97周年之际,金康驻杭党支部的红马甲们选择了和尘肺病人在一起,传递温暖、传递爱……

    

2018年7月1日,康恩贝集团党委联合宁海县第一医院在宁海县桑洲镇坑口村开展了以 “送医下乡关爱尘肺病人健康教育与咨询”为主题的红色温暖活动。


      

“天下砌石,桑洲第一”,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大兴基础道路建设,当地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奔赴全国各地从事隧道挖掘。他们多数人都是十几岁就开始挖掘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三十年。由于当时的作业方式落后,防尘措施不到位,接触粉尘浓度高、时间长,他们最终因失去劳动能力而返乡,现在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困难。频繁感冒,呼吸困难如影随形……这就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矽肺病人。


为了能够服务更多的的矽肺病人,早在一周前康恩贝人将义诊的宣传海报张贴在各村的醒目位置,甚至村委亲自上门动员他们一定不要错过和专家交流的机会。距离较远的木坑头村,甚至派了专车护送矽肺病人来听讲座。


7月1日7:30分,当我们刚刚把签到台布置妥当的时候,已经有一波确诊或是疑似尘肺病农民工聚集在了会场,他们迫不及待的拿出准备好的身份证,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病历本,有些村民甚至带着厚厚的一摞胸片和CT片 ,等待我们登记信息,发放义诊号码;有些走不动的,安排了家人过来代为听讲、咨询……他们声音很轻,因为缺乏足够的肺活量支撑大声讲话;我们声音很大,因为有些人在开山时,听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操着浓重的方言,听不懂普通话,因为语言障碍,我们经常因为一个无法表达的词语互相无奈对视;但我们并不焦躁,交流的时候彼此之间贴的很近,因为这样更便于交流。

 


宁海第一医院、李惠利医院的专家也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达到。他们到来后,很快就被矽肺病人团团围住。当宁海县第一医院的专家开始做矽肺病的患者教育时,个别病人拿出了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笔,开始认真的记录,矽肺是如何产生的,治疗手段有肺灌洗,有外科手段,药物治疗可以选择汉防己甲素、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等,日常多吃譬如海带、黑木耳、梨等清热化痰、阻止肺纤维化进展的瓜果蔬菜,多做呼吸操以及慢跑、太极等运动,以提高体质,增强免疫。可以说,从治疗、饮食、锻炼等角度,全方位指导矽肺病人的自我管理,向他们传递一个信息,矽肺病不是绝症,可防可治,可以带病延年,这给予了矽肺病人很大的信心和鼓舞。患者教育讲座结束后,五个义诊台都围满了患者。他们向“家门口”的专家陈述着病情,专家们耐心的倾听、认真的查体看片子,给予他们日常用药指导,反复叮嘱他们要规范治疗、加强营养。


  

康恩贝的志愿者们也在忙碌着。他们穿着特制的红色马甲,带着治疗药物和营养品,入户走访了贫困的矽肺患者。68岁的坑口村王宏溪老人讲起自己为了生活,15岁就开始做隧道工,这一干就是30年,确诊的时候就已经是矽肺叁期,在2001年又患上了肺癌,妻子中风后生活无法自理,家里没人能照顾,只能送到养老院;更为不幸的是儿子也是矽肺患者。自己每年要住院四次,每次住院花费都在8000左右,全靠女儿资助。看着家徒四壁,身体羸弱的父子,志愿者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上叶村的王式区老人,今年63岁了,24岁开始做隧道工,一开始在隧道内,因声音过大,听力严重受损,最早鉴定为矽肺壹期,但因为家庭困难,工种回报较高,他一直坚持工作,再后来诊断为矽肺叁期,经常性的咳嗽、感冒、呼吸不畅,每次不舒服,就到医院用些黄色的药(实在说不清楚在用什么药物治疗),和一些青霉素;他们的儿女没有足够的能力负担他们,政府的补贴基本上也是用来看病吃药,像他们这样的矽肺病人在桑洲镇还有不少。


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关爱的特殊群体,当你乘着高铁、开着汽车,穿过一个个隧道,便捷的翻山越岭,请记住,就是他们,在那个年代,牺牲了健康,带来了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如果你有时间,请记得,和我们一样,找到他们,走近他们,用心去链接他们,给他们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