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保障救治时刻④丨群发伤救治:多学科应急处置的一场“硬仗”

青岛卫生计生官微


  2017年11月27日11:48分,随着120急切的鸣笛声,15名伤员紧急转至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其中3名重伤:一名右上肢电锯伤+肱动脉、肱静脉断裂伤,一名下颌撕裂伤+右侧小腿挫裂伤,一名鼻骨骨折伤。另外12名伤员分别有颅脑外伤、四肢擦挫伤、颞部皮裂伤、多发软组织挫伤等症状。


10分钟内集结


信息扇形发布 吹响紧急救治集结号


  接诊团队第一时间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救治信息迅速汇报医务科、护理部和医院领导层。市立医院医院立即启动群发伤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召集应急梯队成员、开通绿色通道,“集结号”瞬间吹响。

  集结信息即刻扇形发布至一线人员。“所有外科片护士长请迅速赶到急诊科”东院护理部主任孙秀杰在微信群发布信息,医务科主任吕维红也同时召集各外科、五官科等相关科室医生,门诊部主任王萍通知各医技科室做好病人分流和各项检查准备。

  市立医院骨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普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科室主任或骨干医生,应急梯队成员及外科系统护士长迅速向急症科集结。正值午饭时间,很多人放下吃到一半的饭赶来,更有很多人还没有吃饭。不到10分钟,医护人员集结到位。

  15名伤员,比伤员更多的家属,比家属更多的医护人员,一时间全部汇集急诊科。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伤员,这注定是一场“硬仗”。


5分钟内完成拣伤分类

  市立医院副总院长管军、副院长李永春迅速赶到现场指挥抢救,急诊科主任司君利统筹协调抢救室伤员的救治,总护士长位兰玲统筹调配护理人员,副主任赵新闻和监护室护士长王淑娟迅速协调日间病房患者分流,为轻症伤员集中管理腾出空间。

  伤员陆续到达,根据危急程度,伤员们被迅速分诊、登记,按照国际惯例拣伤分类,分别佩以红、黄、绿不同的标记。重伤员佩戴红色标识,第一优先;中度伤员佩戴黄色标识,其次优先;轻伤员佩戴绿色标识,延期处理 。全部伤员入院仅5分钟,即完成登记和拣伤分类。

  各护士长及护士配合医生评估筛查,护送病人完成各项检查,给予清创缝合等必要处理,达到了每名伤员都配有1名护士长的“高配”抢救。而抢救室三位重伤员,每名患者配比至少1医2护,PTC模式评估与处置,多学科综合会诊,完善检查及术前准备。

  抢救室伤员的救治,日间病房的分流,轻微伤员的集中管理,各科医护人员统一协调调度、各司其职,抢救现场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所有伤员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肱动脉断裂患者由血管外科、骨关节外科“领走”,联合给予急症血管吻合重建术,从入院到手术仅40分钟。

  下颌撕裂伤患者和鼻骨折患者分别由口腔科、耳鼻喉科“领走”,急症给予清创缝合手术等。

  截止13:10,抢救室3名重症伤员全部顺利手术,3名伤员留院观察,其余经检查、处理后陆续离院。

  一例突发的群发伤事件,以妥善救治得以迅速平息。从信息报告到人员集结,从指挥调度到各部门响应,从拣伤分类到专科救治,市立医院应急救治体系健全、机制畅通,医护人员敬业专业,交上了一份应急救治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