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专家】温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晓龙纪实(1)

温宿县人民医院


专家简介:杨晓龙 男,汉族,19761月出生,汉族四川达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温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专业擅长:对急危重症、中毒、各类休克、大咯血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心肺复苏等抢救方面有丰富经验;擅长对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心脏骤停、多发伤、昏迷、各类农药中毒抢救治疗。

与死神争夺生命的人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医务工作者抢救病人的镜头,在温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时常上演。温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晓龙说,急诊科的医务工作者是一个与死神争夺生命的人,我们每一天都像待命出征战士,时刻准备着。

“选择了医生,就是选择了奉献”。杨晓龙说。有人学医是为了有一份稳定职业,一份稳定的收入,有人学医是为了照顾父母和家人,而杨晓龙学医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让百姓看病方便,少生病、为家乡老百姓解除病痛。

杨晓龙家中有5个孩子,4个姐姐,他是父母的幺儿,因此父母格外疼他。他从小生活在农一师十六团,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较差,但他学习很刻苦,1993年参加中考,顺利考入农一师四中读高中,1996年参加高考,报考安徽中医学院医疗系,榜上有名,18岁独自一个去了合肥上大学。1999年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被分配到农一师十六团职工医院工作,开启了新的人生。

杨晓龙从住院医师做起,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每天第一个来到医院上班,2005年便顺利考取国家级执业医师证书,2009年通过自己努力顺利晋升为主治医师。逢到他坐诊,一排长长的队伍等候在诊室外,找他看病。离规定上班时间还有半个钟头,他匆忙赶来,迅速换上白大褂,开始为病人诊病、量血压……他的日常工作节奏基本都这样,每天平均接待30多名患者。

2009年,杨晓龙被提拔为科室副主任,工作更加辛苦了。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所在,救助更多病人,是医生的良心所在。”“职务变了,但医生的职责没有变,为病人服务的理念没有变。”在他担任副主任期间,医院条件简陋,内、外、妇、儿科综合在一起,医务人员短缺,技术条件比较落后。他说:“硬件不够软件补,让职工少跑路,看病方便。”他提出亲情服务理念,带领医护人员细心诊疗观察每位患者,对其需求加以关照,每遇急诊病人亲自组织抢救。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即便是回到家里,也惦记着患者,一旦有求救电话,无论是夜晚,还是节假日,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2005年春节前夕,住院的上呼吸道病人格外多,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他连续加班十天,虽然医院离家只有1000米左右,可为避免病人出现意外情况而耽误救治,他守候在病房,没回过几趟家。事后不少康复出院的患者都称他为医院的“常驻医生,”并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在他担任副主任之初,一位50多岁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前来就诊,因医院没有康复条件,只能眼巴巴看着病人转院。这对他触动很大。他通过与一师医院有关专家协商,引进康复技术,方便了病人治疗,有效提高了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面对团医院急诊急救能力薄弱、团职工急危重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情况,经与院里争取,配备了一台120急救车,由他任急诊组组长,开通院内急救热线,以病房带急诊的模式开创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开展。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农一师十六团职工医院工作的十年间,杨晓龙始终恪守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工作准则,热情接待每位患者,用行动感召和影响着身边的人。他认真履行医生职责,爱岗敬业。在行医中,他不收受红包、回扣、不接受吃请,不开大出方,不做过度检查,自觉抵制各类不良现象。他时刻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不用贵药,不多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成本。他经常对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说,“患者把生命和健康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负责任,尽到医生的职责。人命管天,生命大于天。选择了医生,就是选择了奉献。”

他始终信奉“医乃仁术,仁者爱人,积德胜于积金”等传统古训,在他的身上爱心无处不在。经他诊治的病人,超过3万人次,有许多病危病人,因为他的及时抢救而重新获得新生。因此他被团职工亲切称为“白求恩式好大夫。”

作为一名医生,始终把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始终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杨晓龙十年塔河畔行医情,播洒了爱心,诠释了医生治病救人的内涵。(文/图  唐胜凯、急诊科)


执行主编:唐胜凯    责任编审:康丽娟     技术编辑: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