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补脾益气——福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初伏”见成效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7月17日是今年的初伏,意味着伏天的真正开始。当日上午8时许,来福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做“三伏灸”的市民已经排成长队。
在脾胃病科陈珮琴护士长的指导下,科室全体护士有条不紊的开展“三伏灸”工作。艾条、鲜姜片,艾灸盒,计时器早已准备齐全;现场预约、隔姜灸、灸后贴药都有专人负责,工作流程快速而高效。
(图为护士正在为市民施灸)
接受三伏灸的市民纷纷在护士指导下取得相应体位,护士把扎有小孔的姜片贴于特定的穴位,以便能将热力更好的传导至相应穴位上,之后再将放有点燃艾柱的艾灸盒置于姜片上,以二者的温热之力祛除体内的湿寒之邪。
护士在给市民调整艾灸温热度
在“三伏灸”的隔姜灸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的询问市民感受,以便更好的调整艾柱与皮肤之间的距离,防止烫伤皮肤。隔姜灸的时间定在20分钟,以灸至身上微微出汗为佳。
(护士正在给市民定位取穴)
在结束隔姜灸之后,护士需要针对市民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取穴敷贴。对于脾胃系统疾病的患者,常取穴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以及胃俞。将中医院调制的药膏制成大小均匀的膏丸放在胶贴上,再将其贴在对应穴位上以达到更好的保健及治疗效果。对于每一位来贴药的市民,护士都会详细的询问病史,准确定位并宣教,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艾灸后正常皮肤反应)
在做完“三伏灸”后,大部分会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贴药部位出现小水泡,这是正常现象。皮肤娇嫩或者对药物高敏者,会有疼痛、瘙痒的感觉,不要搔抓破皮,防止抓破皮后感染;轻微疼痛或者皮肤水泡,可予涂烫伤膏、百多邦软膏等;如果水泡大,疼痛难忍,或者有其他不适,须及时到医院处理。
须注意切不可进食辛辣刺激海鲜发物,忌烟酒及冷饮。不宜过度运动及劳累以致出汗受凉,同时,在4-6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空调温度过低,慎防风寒。
虽然“三伏灸”在冬病夏治方面有不错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80岁以上老人,2岁以下幼儿,孕妇、哺乳期,肿瘤、结核、发热病人禁用;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损者。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及恶性肿瘤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及糖尿病患者也不适宜。
此次“三伏灸”活动在脾胃科全体医护的协同合作下,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了市民的由衷赞扬,市民们纷纷表示“三伏灸”是颇具特色的中医活动,施灸后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欢迎广大市民来我院参与“三伏灸”后续几次的灸治活动。
脾胃科三伏灸时间如下:
初伏灸:2018年7月17日
中伏灸:2018年7月27日
加强灸:2018年8月06日
末伏灸:2018年8月16日
供稿:福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经福州市中医院事业发展部综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