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专栏】老年人腿脚不好,需要看看血管!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惹的祸

元和药业

有些老年人经常会感觉腿脚发凉、发麻,甚至疼痛。这可能是腿部的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发生狭窄、闭塞,下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引起的。这种病叫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冠心病一样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但人们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了解远不及冠心病。据统计,7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超过14%的人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而实际就医比例远低于该比例。


及时规范治疗不但有益于下肢血管,提高生活治疗,而且有益于全身血管,能够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0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表现








 1  早期症状 

患者一般会感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抽筋”,常会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延误了病情。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到正规医院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确诊。


  运动后疼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表现为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产生痉挛性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儿后,酸性代谢产物排出,疼痛缓解,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再次出现。

常见小腿疼痛,其次是臀部、大腿、背部、足部疼痛。随着缺血的加重,患者行走距离会越来越短,从几百米到十几米,甚至几米。


 3  休息时疼痛 

医学上称为静息痛,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患者在不运动的情况下,血供不能满足组织的需要而出现疼痛,尤其在夜间患者入睡时疼痛更重,肢体低垂或轻微活动后疼痛减轻。这个时期患者必须积极治疗,否则进一步发展会进入坏死期。


  组织缺血坏死 

在这一时期,坏死症状较轻时肢体会出现组织营养障碍,皮肤粗糙、脱屑或皲裂;汗毛稀少或脱落;趾(指)甲生长缓慢、增厚、少光泽,脚部有轻微的破裂也不容易愈合。病情加重时,会出现下肢发黑、感染、坏死甚至截肢,危及生命。


02

哪些人容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是一个病理过程,它与人类的衰老过程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病率逐步递增,男性患者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患者。还有很多因素是加剧动脉硬化过程的帮凶,典型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


03

缓解下肢血管发生狭窄方法


 1  控制“三高”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有的患者服药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血压不高了,好了就不吃药了,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目前来说高血压是没有根除的办法的,只能用降压药进行控制。每个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配备血压计,定时监测自己的血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晚期肢体合并发生溃疡、坏疽,而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两者相互加重。所以需要控制血糖,合理饮食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一般可恢复正常。保持清淡饮食,调整饮食结构。


 2  步行锻炼 

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改善最大平板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特别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老年患者,运动治疗可增加无痛步行距离和最大步行距离,同时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收缩压。


运动治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每次步行30~45分钟,每周至少3次,至少持续12周。推荐的运动方式有行走、伸踝或屈膝运动。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就不能步行锻炼了。


 3  服用药物 

包括扩血管药物,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肠溶片。部分降脂药物需要定期化验肝功能情况。


 4  足部保护 

(1)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注意足部卫生及鞋袜穿着,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冬季洗完脚后,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器或直接烧火取暖。脚易干裂时可涂搽甘油或植物油。


(2)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每天换洗,不要穿不平整的袜子,以防脚部受压,影响血循环。


(3)避免穿过紧、面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及高跟鞋,更不能赤脚外出。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鞋不合适或长时间行走导致足底压力过大,表现为局部茧子的形成,加重了局部压力,可以说足茧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


(4)剪趾甲要小心,按时修剪并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剪趾甲不能太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甲沟皮肤而导致感染,有脚垫的患者不要自己用剪刀削挖,需请专业人员处理。


(5)学会足部检查,如有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感觉异常,趾甲变形等,要及时求医,以免贻误病情。

0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检查方法


(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较为普及的检查手段,在大多数医院都可以进行检查,可作为替代踝肱指数的筛查手段。通过检查可见动脉硬化范围,管腔狭窄、闭塞部位,评估血流速度等。该方法无创、方便且花费较低,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2)踝肱指数测定(ABI,见图)是一种价廉、简便、无创的检测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下肢动脉整体的闭塞情况,但不能够反应闭塞或狭窄的部位,对于某些动脉严重钙化的患者可能存在测量不准确的情况。

ABI检测适用于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①年龄<50岁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②年龄50~69岁并有吸烟或糖尿病史;

③年龄>70岁;

④与活动相关的肢体症状或缺血性静息痛;

⑤下肢动脉搏动异常;

⑥已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⑦颈动脉和肾动脉疾病。

(3)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力武器,它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明确诊断,并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不足之处是由于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可能造成影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因此,该检查方法不能作为初筛手段,只有在高度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法确诊,或进行过手术或介入治疗需要定期复查时,才选择该方法进行检查。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能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延迟现象可评价远端流出道情况。


DSA对于病变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治疗,具有一定风险。随着CT血管造影的开展,该方法多用于血管腔内治疗,同期解决动脉病变,较少单独用于疾病诊断。

0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疗


 1  药物治疗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或轻度跛行的患者(早期单次步行距离>500米),可以通过坚持步行锻炼和口服药物的方式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腿部症状。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扩血管药物三类。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常用的降脂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检具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

当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跛行症状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

常用的扩血管药物包括西洛他唑、前列腺素、盐酸沙格雷酯等,他们具有降低血小板黏附性的作用,同时对缺血缺氧部位的血管具有扩张作用。

 2  手术治疗 

当通过药物以及步行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出现中重度跛(单次无痛步行距离<500米),甚至出现静息痛、组织缺损坏死时,应及时通过手术干预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血管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血管腔内治疗即人们常说的介入治疗,是通过微小穿刺点,将介入器材置入血管内,将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重新开通的技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方面正在飞速发展,治疗的手段多样,从球囊、支架到斑块去除系统、药物球囊、药物支架,治疗效果逐步提高,尤其对于病变范围局限的患者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没有明显差异。但对于病变范围广泛的患者,手术效果略优于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已经有了近70年的历史,手术通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连接在闭塞血管的近端和远端,人为建立侧枝通路到达缺血部位。


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创伤,因此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有一定要求,如患者的基础情况较差,可能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存在伤口、移植物相关的并发症情况,但长期效果略优于腔内治疗,尤其是对于病变范围弥漫的患者有着明显的优势。


无论手术治疗或腔内治疗都会遇到病情反复,尤其是病变范围广泛、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血管的长期通畅依赖于自体血管的治疗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手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及规律用药,当病情加重时需及时进行再次干预治疗。



  相关阅读


【高血压专栏】高血压患者不能碰的五种“毒”

【心脑血管专栏】夏天警惕这些动作,谨防心脑血管崩溃!

【心脑血管专栏】血栓会向你发送6个暗号,收到1个就能救命!

【高血压专栏】解读顽固性高血压:发病原因是什么?需要怎样治疗?

【心脑血管专栏】全国高发病地图发布:你的家乡上榜了吗?医生支招,这样预防最有效!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公众号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