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为什么这么神奇?看本文了解一下
空调、西瓜、WiFi是炎炎夏日的标配,可是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过分贪凉并不是很好的夏季生活习惯。特别是对于一些患有呼吸道疾病、风湿、腰腿酸痛、慢性胃炎等冬季多发或易加重疾病的人群来说,在夏季进行相关治疗,其实是十分有益的。“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中心主任肖洪波,与大家聊一聊“冬病夏治”的相关知识。
问:冬病夏治是什么原理?主要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肖洪波: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来源于《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里记载的“夏季养阳”等传统理论。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可以提高病人或亚健康人群的抵抗力。
它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问:哪些人群适合进行冬病夏治?哪些人群不能做呢?
肖洪波:“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辨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
五官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
对于以下几类人群是不建议进行冬病夏治的,首先有心脑肝肾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的,患有恶性肿瘤的,局部皮肤溃烂的,还有一些来做冬病夏治的患者正好处在发热、或者想做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正好处在咳嗽的状态,像这一人群要慎用。
另外像孕妇也属于相对慎用和禁用人群,还有一些体质不合的,医生要在临床上进行把关。
问:冬病夏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三伏贴”是如何治病?
肖洪波:“冬病夏治”的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有穴位贴敷(三伏贴),针灸、艾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拔罐、药物内服等都是冬病夏治常用方法。
穴位贴敷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把药物(主要是夏治咳喘宁、消瘀接骨散等院内制剂)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利用“三伏天”外界和机体阳气最旺的时间段,通过药物进行对应性治疗,以达到祛除寒邪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通过穴位贴敷,局部毛细血管是扩张的,可以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在药物的介入下,可以通过表皮细胞的间隙以及自身肌肤的吸收,促进药物发挥药理性效应。通过神经的调节,激发机体改善免疫机制的功能。
问:冬病夏治一年就会有效果吗?
肖洪波:冬病夏治是“即病时治标,未病时治本。”调本时有一个相对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也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可能在第二次敷贴时就会反馈感觉有疗效。还有些人在进行一年的治疗后,有明显的感受。还有的人群,由于年纪偏大、病程久、基础治疗不得当等缘由,可能感受相对滞后。
“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有好疗效。穴位敷贴每人通常每年需贴敷5~6次、且需连续贴3-4个三伏天以上才能明显改善病情。
问:目前网上也能购买到相关药物、器械,可以自己在家做吗?
肖洪波:穴位贴敷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式,需经医生辨识体质、辨证选穴、药物制作、穴位贴敷等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疗效。
所以不建议随便购买穴位敷贴自己在家贴敷,以免因敷贴药效差或无法找准穴位等造成不良后果反而耽误病情,得不偿失。
近几年来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也有进行三伏贴的,在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面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做三伏贴一定要擦亮眼睛,认准专业的中医院。
问:进行冬病夏治有哪些注意事项?有的人皮肤会痒痛该怎么办?
肖洪波:进行穴位贴敷时,一些人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至发泡的症状,这个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不用惊慌。如果出现水泡,水泡不大,不能抓挠,可不予治疗,如果太大,可到医院皮肤科处理。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贴6—8小时,儿童贴2—4小时,可以根据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在时间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贴敷药物以后,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肥腻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应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
问:我们前面聊了一些治疗问题,夏季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
肖洪波:冬病夏治本身也是一个预防的过程,还有一些好的习惯是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在工作生活中减少积累性疲劳,注意休息,保持身心健康,心情舒畅,这些都十分重要。任何治疗再合理,方式再理想,自我保护都要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
只有注意日常的自我保护,加上中医的介入,两者相结合,才是一个好的治病、养生、防病、保健的方法。
(郭羚/文)
合作媒体:万家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