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备小药箱,别缺这几种中药
这里没有鸡汤、偏方、谣言、广告,只有可信赖的健康养生医药知识!
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备有一个小药箱,以备不时之需。但多以见效奇快的西药,比如能迅速止痛的药、能马上降温的退烧药等为主,其实,我们家里也可以常备一些中草药,它们调理身体、解决一些小问题的能力并不比西药逊色。
家中常备中草药
1.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比如家里人淋雨受凉了,喷嚏连连的,这时我们完全可以不用给他服什么治感冒的西药,切几片生姜,加点红糖煮水给他喝,保管他马上就生龙活虎的。
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生姜有很好的醒脾(使脾胃苏醒)的作用,所以对于早上起来胃口不太好的人,起床后喝些淡姜水,能促进胃肠运动,增加食欲。
生姜还有止呕的能力。大多数的呕吐,尤其是妊娠呕吐,一杯生姜汁(或煮姜水),就能让人“缓过来”,既有效,又安全。
不过,生姜较温,平时阴虚内热体质的人不宜使用。
2.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有理气、祛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胃痛、胃胀、嗳气、恶心、呕吐等。老是咳嗽,痰液稀白稀白的,用陈皮泡水喝也是很有化痰止咳作用的。
老年人年老体衰,脾胃功能本身已经偏弱,如果出现胃脘及腹部胀满,进行各项检查如胃镜、肠镜也并无发现明显异常的,也可以煮点陈皮姜枣汤。
做法是:陈皮10克、生姜30克,剁成碎末,大枣5-10枚。一起入锅,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再煎3-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最佳,可稍加红糖以调味。
3.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作用。小孩子脾胃虚弱,老是没胃口吃饭,而且还时不时腹泻,平时多让他吃点山药就最好不过了。
山药长于养阴,对于更年期妇女以脾肾阴虚为主者,服用后可以缓解潮热、心慌等症状。
山药对老人家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气促,肾气虚引起的腰酸腿软,夜尿较频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山药的特点是药性平和,可作为食品长期食用(煲汤、煮粥味道都很不错)。
对于病后身体虚弱,需长期营养调补的人来说,山药更是“质优价廉”的补品。
4.金银花
金银花味甘,性寒,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金银花和菊花的性味有点相似,但它有更好的解毒作用。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用金银花煎水代茶喝,不消一日,症状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盛夏,孩子一身的热痱很是可怜,用金银花煎成浓浓的药水,在那些长痱子的地方反复擦洗,一天以后,就可以看到痱子沉了下去了。除了痱子,对其它的痈、疮、疖肿等,金银花水一样有效。
5.菊花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菊花主要清的是肝火,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
因此,菊花对于肝火引起的眼睛方面的问题疗效尤为突出,比如眼睛出现疲劳或者干涩症状时,拿个杯子放些菊花、决明子、枸杞等明目的东西,用四五十摄氏度的热水冲泡,用升起来的蒸汽熏眼睛,能够缓解眼疲劳和眼干的症状。
喝中药时该如何忌口?
人们常说,在喝中药时一定要忌口。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忌口呢?具体应该忌哪些食物呢?
首先,中药与绿豆同食需谨慎。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对于中药和绿豆是否可以同吃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和所患疾病的种类及人体自身体质有关。
如患有中暑、咽喉肿痛、咳嗽且咳吐黄痰、急性便秘等,在服中药的同时吃绿豆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不必担心绿豆会影响药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绿豆药性偏寒,脾胃虚寒、阳虚比较严重的人群是不适宜吃的,如有肢体关节冷痛麻木、反复胃肠炎发作、经常消化不良、痛经、四肢冰凉等这类虚寒证病史的人群在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绿豆,否则不仅会降低中药的疗效,而且会加重病情。
其次,中药不应与茶同时服用。《甘肃日报》提到,茶含有较多的鞣质,鞣质与洋地黄甙类、麻黄碱、奎宁等生物碱会生成沉淀、变性,并可使其疗效降低。
另外,口服镇静催眠药、抗组胺药、镇咳药、中药知母、贝母、酸枣仁等时也不宜饮茶,因为茶可能与这些药物起拮抗作用,降低疗效。
再次,在吃中药的期间不要吃萝卜。据《中国中医药报》介绍,萝卜不宜与党参、黄芪一同食用。因为萝卜有“下气”“消滞”的作用,因此除了气滞兼气虚时,一般与补气类药物(如人参、党参等)同食会影响药效。
最后,除了上文提到的具体三种食物,喝中药期间还应该忌生冷、忌油腻、忌腥膻。根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而且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时,不可不忌生冷食物;忌油腻是因为油腻食物多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忌腥膻则是因为不少中药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药之言,原来医药信息,还能这样传递。告诉你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