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啦!高温作业,当心职业性中暑

浙江卫生计生监督

今天开始入伏啦!

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到了,

环卫、建筑等这些户外作业者,

高温是他们避不开的环境,

中暑也成了影响他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当然,你可能不知道还有一个专业名词,

职业性中暑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又该怎么防护呢?

今天卫监君来给大家讲一讲。


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高温天气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气温以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为准。 


高温天气作业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中暑工种

▶夏季露天作业的港口、码头货物搬运的物流业从业人员,建筑业户外作业人员,室外线路安装的电力行业从业人员;


▶存在生产性热源的高温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使用烘箱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人员,电池制造业中的熔铸岗位人员,塑料制品业中的注塑成型岗位人员,食品制造业中的油料烘榨、食盐干燥、糕点烘烤人员,饮料制造业中的原料蒸煮、酒精糖化岗位人员,烟草加工业中的烟叶干燥、烟丝烘干岗位人员以及蒸汽供应行业的锅炉房人员。


职业性中暑诊断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规定,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该标准还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划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重症中暑发生时,一般都以单一类型出现,有时亦可几种类型同时并存。


轻症中暑主要症状

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中暑先兆(观察对象)的症状为: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中的热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是由于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时,因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的水、盐大量损失致使肌痉挛。其特点是有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体弱或年岁大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其特点是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职业性中暑属于职业病范畴,劳动者如果怀疑自己是职业性中暑,可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向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一旦被定为疑似职业病患者,其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而被确定为职业病患者,其诊治费、在接受治疗期间必须享有的生活费用以及康复费用也一律由用人单位承担。


防暑降温措施


在预防职业性中暑方面,用人单位要加强作业场所高温作业的管理,如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劳动者的操作方法,避免其直接接触生产性热源,或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对工作场所进行降温以及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等。


根据不同高温作业的要求,用人单位要为高温作业劳动者配备防热面罩、工作帽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为高温作业劳动者发放耐热保健饮料。对于夏季露天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尽量安排早晚作业,使劳动者尽可能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段。



职防专家也提醒,用人单位要安排高温作业劳动者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健康体检,凡患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以及大面积皮肤疤痕等劳动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来源:浙江省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