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郑医④丨医者人道主义在战乱年代闪耀光辉

郑州人民医院
点击上方“郑州人民医院” 可以订阅哦!







当铅华洗尽,浮华散去,

历史终将显示它本来的颜色。

透过厚重的历史回望凝思,

博爱仁慈、济世苍生的

人道主义精神,

值得我们永远敬仰、铭记和传承。




“匝地晚烽悲角,卢沟月暗,剑影刀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问苍穹,故乡何在?烟火茫茫……”


就在公教医院快速发展、日趋昌盛之时,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郑州这座内陆城市也未能幸免于战火。众多黎民百姓颠沛流离,生灵涂炭。


战争初期,因为公教医院天主教堂房顶上竖有意大利国旗,日本和德国、意大利同属发动法西斯战争的轴心国,日本对意大利兴办的教堂、医院没有冒然侵犯,医院还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于是,大批家园遭毁、锋镝之苦的难民,纷纷涌进天主教堂寻求帮助。





贾师谊先生悲天悯人、济世众苍,公然和自己的母国背道而驰,站在了劳苦大众一边,敞开了宽厚仁慈的胸怀,明示公教医院竭尽所能庇护受难民众,为难民施医赠药、安排吃住,解民倒悬、槁苏暍醒,使一方黎民暂时远离战乱和伤痛。





国民政府为鼓舞抗战士气,1938年夏天,宋美龄来到郑州,视察了贾师谊先生创办的医院和慈善机构,给予了充分的赞赏和肯定。





由于汉奸告密,郑州遭到日军的反扑和轰炸,慕林路天主堂医院便是日军轰炸的重点。日军的狂轰烂炸致使建成26年、护佑了无数普世苍生的天主教西式教堂屋顶起火,熊熊大火恣意燃烧,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和罪恶,但坚不可摧的教堂墙体并未倒塌,修女楼和其他的一些小房子仍得以幸存。



教堂照片

教堂被炸照片



郑州天主堂被轰炸的照片至今还存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教会和贾师谊先生多次考虑重建教堂,但碍于时局动乱、资金缺乏,一直没有修建成功。为躲避日军飞机频繁的轰炸,贾师谊先生兼权尚计、深图远虑,决定将医院总院转移到岗杜分院。


1941年10月,日军攻占郑州前后,屡次派飞机轰炸郑州。受战争影响,城内物价飞涨,食品短缺,民不聊生。郑州、许昌等地天主教堂的主教、神父、修女纷纷举办难民收容所,并以“国际救济委员会”的名义,分配救灾物资接济难民,为难民免费诊治疾病,分配衣物。





在战火中备受煎熬的众多百姓又一次次涌入教堂。公教医院门诊的伤病人员数量日渐骤增,病床严重不足,医院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增设地铺收治伤员。


贾师谊先生带领医院医务、工勤人员和修女,全院上下不分国籍,同心协力、夜以继日地为伤病员诊治服务。年迈古稀的老人,得到贾师谊先生嘘寒问暖的关切,饱经沧桑的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饱受冻馁的难童,穿上贾师谊先生送暖偎寒的大衣,童真无邪地顽皮起来。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岁月,有什么比伤痛得以救治、苦难得以庇护、生命得以延续更弥世珍贵与温暖人心的呢?


1944年4月,日军第二次攻占郑州前夕,国民党郑县政府邀约院长贾师谊先生前往避难。贾师谊先生斟酌再三,为了全院人的生命安全,率领医院工作人员携带药械前往荥阳贾峪镇天主堂。同时,其他10余名意籍人员集中送往内乡县保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避难贾峪山中的医院工作人员和集中内乡城内保护的意籍人员,相携回到慕霖路总院。岗杜分院的医疗设备及30张病床也运回总院。医院经过整修,重新开展正常的医疗工作。


战乱时出走到外地谋生的医务人员,在医院重新开诊后也相继回到医院工作。然而,医院创始人贾师谊先生却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不幸去逝,告别了他33年来千辛万苦创立的天主堂公教医院。





抗日战争期间,在医院多次遭到轰炸的情况下,贾师谊先生和他创建的公教医院不畏强暴、矢志不移,保护和救济了大量的难民和伤病员。


在长夜难明的艰苦岁月里,在硝烟弥漫的烽火年代中,前辈们以坚强无畏的意志,用博爱人道的品行,救助了无数处于水深火热、生灵涂炭的民众,谱写了一曲曲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篇章。


前辈们百折不挠、矢志不渝、济世悬壶的精神和品格,永远是我们郑医人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厚重郑医》栏目每周五推出


下期精彩继续




供稿:宣传部 杨卫红

编辑:孔明丽

图片:宣传部

精彩推荐


厚重郑医①丨幼苗初长


厚重郑医② | 承载百年历史的修女楼


厚重郑医③|天主堂医院的华丽转身


危急!4公分枪钉射穿男子颈动脉……

如何关注

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