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二班 | 花木无序,落叶有情
北京市延庆区华海田园山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中药二班采药记
去年盛夏空气里满是急切的等待,等待着一份来自北国的录取通知书,期待成为一名中药人。又是盛夏,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开启了上山采药的旅程,我们已然是中药人。
提及采药,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背着个竹筐,后面跟着童子,攀岩在陡峭的山崖间。从古至今,采药一直与求仙慕道,寄情山水,心系苍生联系在一起。树木丛生、药草丰茂的季节,作为现代中药人的我们到华海田园来采药啦!
01
田园,山庄
山是青山,水是绿水,水泥与草丛分明而毫不违和。园子里的李果诱人的挂在我摘不到的树顶,食堂前的黄芩自顾自的开着,福照门前的葫芦似乎在敞开肚皮大笑。这是华海田园突如其来的亲近,让人似乎回到了彩云之南。
一路向山,识得山中草木。“现在的张奥与花儿在一起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张奥刚刚剃去胡子一副纯真可爱的样子,听见同学们说“人比花娇”、“花儿与少年”……就这样嬉闹着出发了。
02
向山,出发
山是石山,小路有些蜿蜒。一路走一路识药。漫山遍野的是酸枣和荆条,初见荆条:叶对生,茎四棱,假蝶形花冠——确认过眼神,你就是课本里的马鞭草科植物,然而知识局限于课本最终仍然判断不出来是哪个种,所以这便是野外学习的意义。
上山采药
03
上午的采药之途,需要会发现的眼睛,王老师经常发现一些植物给我们认,比如小小的远志,挂衣服的茜草,有乳汁的沙参等等,而李佳程同学也可以说是眼看八方,拨草瞻风了,加上大家的努力,皱叶酸模,石竹,草木犀状黄芪,白首乌,半夏,黄精,玉竹……通通都被采到了。
有一次,王老师揪了几片叶让我们闻闻,问是什么味?赛芬小可爱大声答“青草的味道!”,“哈哈哈哈!”同学们爆出一片笑声,待到大多数人都闻过后,发现它竟然是黄瓜味,马上想到林老师在中药课上给我们讲的脍炙人口的谚语——“家有地榆皮,不怕烫破皮”,原来是地榆呀!就这样,慢慢地我们认识了这山中一种又一种的药用植物,比如有黄色乳汁的白屈菜,有革质叶片的苍术,缠绕在其它植物上的肉色的菟丝子……
查药,定种,压标本
04
但是呢,并不是每个药用植物都有这么有代表性的特征,所以,到下午的时候,我们会把上午采的药拿出来定种,让大家认,最后压成标本。定种这个环节是最费脑力的,大家各显神通,招式百花齐放
或凭所学知识,或用形色软件扫描,或问老师,或查北京植物志……一旦遇到某些连识花软件都难以识别的植物,那就只能依靠北京植物志一一校对排查,比如各种委陵菜,各种蒿和蝇子草属的植物们,此时,可是一定要保持微笑,冷静,不然一个小时之内查出来的可能性会和国足踢进世界杯一样高……另外,压标本可是个体力活,这时,张奥大哥会把绑好的标本当凳子坐,就像泰山压顶般,将标本压得超赞!
05
感恩有你
一天天过去,上山采药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过程终归是团结协作而不失乐趣的。目光所及一株骨骼惊奇的植株映入眼帘,我们抡起镐头便向它走去,力求保住全根而小心的刨土,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欣喜终于成功挖起第一株——经鉴定,这是猪的饲料(紧紧握住小植株,这是我的心血呀)。随着一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王老师按下了快门,照片上的我们笑靥如花,王老师也是。
亦师亦友,他是陪我们走遍大山、识得中药、制作标本的人。每次遇到问题想到的是他,冥思苦想不解那是何药,他会一步步引导。在山上的日子,感谢相伴。那些一起淋过的雨,一起走过的山路,一起挖过的药用植物,因为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而意义非凡。
大山里的药精还在演绎着关于远方的故事,草木生长无序,落叶归根只因有情,一如我们中药人。
愿与草木,随遇而安。
文案:邢赛芬 彭映菡
编辑:彭映菡
中药二班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