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出溶栓地图 快速救治卒中现新曙光

晋中卫生计生

脑卒中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数据还将变得更加严峻。近几年,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由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领衔的“脑卒中质控中心”联合市120医疗急救中心,对我市11个县(区、市)相关医疗机构的“溶栓、取栓”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市目前脑卒中发病后,在黄金4、5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的病人不足10%,很多人发病后不能被识别,不能被及时送到有急救能力的医院,存在极大的送诊误区。因此,建立科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急性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成为了卒中防治非常急迫的任务。


“黄金3小时”急救圈正式建立

“时间就是大脑”!近日,市卫计委、市脑卒中质控中心、120医疗急救中心联合创建了“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覆盖全市各县区14家溶栓医院的院前和院内脑卒中急诊快速救治网络揭开面纱,晋中市脑卒中“黄金3小时”急救圈正式建立,这标志着晋中在强势迎击“最大死神”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溶栓地图的推出,意味着我市急性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溶栓地图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的成果之一,是“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溶栓地图通过优化卒中就诊流程,弥补了“健康贫困”的一大缺口,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提高了扶贫的质量,使扶贫成果具有可持续性。


溶栓地图推出后效果显著

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清楚到底哪个医院能以最快速度溶栓。就如何识别卒中、如何快速就诊,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人员介绍说,对于急性脑卒中病人,早识别、早呼救、早确诊、早救治十分关键,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误,都会影响救治效果。日常生活中判断卒中症状有一个口诀,即“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如果发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个,就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家属可以按图索骥,选择前往该地图上就近医院及时救治。近日,记者走访了解,我市市民通过手机互联网的渠道获得溶栓地图急救信息居多。家住校园小区的王女士表示,家中老人如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必须多关注这样的信息,一旦发生中风,就能按图索骥就近治疗,以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据了解,自溶栓地图启动以后,截至记者发稿时,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溶栓急救电话共接诊卒中患者4例,其中3例为静脉溶栓,1例为直接机械取栓患者。李某某,男,59岁,突发言语含糊、走路不稳,3小时入院,通过静脉溶栓得以救治。贾某某,男,46岁,突发眩晕6小时,意识障碍2小时,于7月6日下午3时从左权县转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病情进展快,意识障碍逐步加重,头部CT检查未见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病灶。神经内科值班专家雷文馨看过病人后,考虑后循环系统受累,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静脉溶栓时间已经超时,可以行急诊动脉取栓抢救患者生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郑海虎得知患者病情后,以最快速度赶到急诊科现场参与抢救,通过急诊评估后组成动脉取栓团队,协调麻醉科、导管介入科等相关科室开通了绿色通道,随后与家属交代病情,征得家属同意后,在导管室予以急诊动脉取栓,各相关医护人员也全力以赴投入到动脉取栓抢救中。经过2个多小时的全力奋战,手术很顺利,术后患者神志恢复正常,四肢活动正常,仅有左侧轻度周围性面瘫体征。郑海虎介绍说,救治这个取栓患者,如果按以往保守治疗,患者死亡率极高,通过急诊动脉取栓不仅挽救了生命,而且神经功能恢复很满意,大大降低了致死率、致残率,是一例非常成功的病例,给了我们极大地鼓舞!雷文馨说:“这个患者病情非常凶险,当时确实是冒着患者可能下不了手术台的风险去做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可以说我们科所有人都很激动,大家非常积极、非常努力想救这个患者一命”。


加快医疗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救治水平

据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郭卫梅介绍,这份溶栓地图实质上是我市的脑卒中急救地图,其建立旨在整合全市现有综合救治急性脑卒中能力的医院、院前急救系统、各级卒中中心以及政府公共资源,加快区域脑卒中医疗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市脑血管病的救治水平。高效合理的急性卒中急救体系对于改善长期生存率十分重要。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内容包括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根据区域卒中急救医疗资源配置进行分诊,快速合理地将患者及时转运到就近的具有卒中中心资质的医院并提前通知医院等。晋中市急救中心和各卒中中心单位联动,依托晋中市急救中心,以120急救车作为院前急救前站,急救中心与卒中中心建立信息衔接共享机制,形成区域急救网络,本着“就急、就近、就能力”的原则,将疑似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尽量压缩,力争市城区30分钟以内,县区1小时以内,将急性卒中疑似患者送至卒中中心医院,形成一小时卒中救治圈,构建科学的院前医疗急救和网络医院间转诊、接诊流程。对卒中中心院内流程进行持续质量控制与改进,保证接收急性卒中患者,优化急救绿色通道,缩短院内急救时间,力争院内DNT(入急诊——静脉溶栓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提高溶栓率,减少致残。

然而,发布溶栓地图只是一个起点,不是终点,山西省卒中学会会长牛小媛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防治卒中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相关部门不仅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及时统计溶栓地图发布后的救治率,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还要重视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山西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李莉透露,溶栓地图发布后,太原市只有30%的卒中病人通过120转诊,提高民众的知晓率显得至关重要。相关部门既要与各县市媒体网站密切合作,保证溶栓地图广而告之,还需进行基层宣传教育,以有效提高公众对卒中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教育公众出现卒中症状后及时呼叫120。专家指出,晋中市溶栓地图才刚刚起步,有关部门不能止步于此,还需进一步查漏补缺、思考探索,使溶栓地图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事。


(孟非  安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