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政又双叒叕上央视还被白岩松点赞,看这次说了啥!

东莞市卫生计生局


不得了

昨晚咱们大东莞又上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了



央视名嘴白岩松老师花了大时间

对我们东莞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这件事情跟你我都有关系的

莞小卫昨晚搬好小板凳细细看了

原来

白老师关注的是我们的健康问题

“医院门诊停止输液,行吗”



 面对东莞史上最严的“限输令”

白岩松老师做足了功课

想知道具体的详细节目内容吗?

想知道白老师具体怎么说的吗?

赶紧来看看这期的《新闻1+1》节目吧

↓↓↓



不方便看视频?

别急

莞小卫为你贴心准备好了文字版

重点都画好了哟~


1

央视实地走访东莞医院

解读国家监测数据报告

过去,患者怪医院输液过多。现在,一些地方的医院门诊停止输液后,患者又有些不适应。东莞开出了53种原则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疾病清单。


是否不输液病就好得慢?不输液就等于没治疗吗?



在节目中,白岩松说起了几年前的一个调查,很是让人触目惊心。该调查说的是中国人看病愿意输液。“国人愿意输液到什么地步呢?别人一年输两三瓶,咱们人均输液恨不得八九瓶。”白岩松说,输液也带来了副作用


节目上,白岩松拿出了一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报告上,明确写明静脉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占药品不良反应总数的61%,也就是接近三分之二的比例。



于是,全国展开了一轮又一轮停止门诊输液的浪潮。最新的接力棒传到了东莞。8月1日,9家市属医院和3家三甲医院停止了门诊输液。同日,“限输令”也传到了广西


8月1日上午10点,中央电视台记者也实地走访了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心门诊的输液大厅,与以往的人满为患的情况不同,虽然输液架还立在大厅里,但是整个大厅正在输液的患者只有30多人。市人民医院中心门诊副主任康春华也对当天输液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康春华是一名儿科医生,有着22年的从医经验。她说,停止门诊静脉输液需要分步推进,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能因为停止门诊输液导致患者出现危险。


 市卫生计生局医政科科长袁伟芬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限输令”是走分步实施之路,这是基于东莞实施情况来综合考量的。既包括临床医生的用药习惯,也包括患者的就医行为习惯改变的适应过程。东莞也会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市民慢慢接受和明白静脉输液是有危险的,口服吃药还是相对更为安全的治疗方式。


2

调查民众对新政的实施意见

梳理全国各地试行”限输令”情况

白岩松说,东莞在“限输令”实施前下发了征求意见稿。央视记者在现场调查发现,东莞大部分患者都是表示支持和赞成的。



东莞患儿家属李石军说,孩子不舒服,当天带孩子过来准备给孩子输液的,希望好得快点。“医生还是建议我们吃药,开了药,也不贵,孩子也愿意吃,不用输液那么痛苦。其实,我们也明白输液还是会有些副作用的。”李石军表示,自己还是很乐意接受医生的决定。


白岩松说,输液不等于好得快,这次叫停门诊输液,就是为了规范诊疗行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医疗质量和患者医疗安全。



节目中提及,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也会认为,患者到医院去治疗,如果不进行输液的话,好像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这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首先,市民需要认识到,输液只是治疗手段之一。并不是说不输液,在医院就没有经过治疗。


白岩松在节目中说起,东莞8月1日起停止门诊输液,并不是开先河之例。此前就有其他地方进行过。2016年,浙江就开始破局,叫停三级医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随后,江西、江苏、黑龙江、广西、广东都陆续开始有了相关的动作。



《新闻1+1》节目组也进行了一个关于多地叫停门诊输液的调查,并在节目中详细展示调查结果。其实患者主动要求输液的心理关键在两个因素:一是想要好得快,花钱少,也节省时间;二是存在认知上的误区,觉得输液并非不安全,而且简单、快捷、方便


3

连线权威专家解读分析新政影响

解决抗生素滥用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专家又是如何看待东莞接过限输令的棒,开始叫停门诊输液的呢?白岩松特意连线了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   



史录文说,多地开展“限输令”与我国现在推行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控制过度医疗所采取的措施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我们各级政府所做的探索性实验的推进。


此前,国家顶层政策也已经密集出台。如,2011年,原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2012年有着“史上最严限抗令”之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出台;2014年后续也都有出台相关政策。



近年来,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2016年8月,原国家卫计委等14个部门共同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从新药研发到凭处方销售环节,全面严控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节目中也全面梳理了全国各地对抗生素药物和静脉输液的管理情况。在“限输令”下,不少省份相继出台政策,二级以上医院都停止门诊输液。如今这种做法已经逐渐过渡到一些基层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每天也都要组织10多位专家对当天的处方进行点评,查看是否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以及医生用药的合理性。



白岩松对过度治疗、过度输液也有担心。在节目上,白岩松说,过度输液的危害在于降低人体免疫力,干预人体正常防御功能;加重肝肾负担,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增加细菌耐药性;存在较大风险,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等过敏反应,严重可导致休克及死亡。


在解决过度输液的进程中,北京、上海、东莞等地正在努力探寻更合理的推进方式。史录文认为,抗生药物的管理是个长期的工作,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也是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国家加大管理力度和建立健全医药体制。



揭秘新政背后的故事


东莞两上央视

政府、民众、媒体三方互动有利新政实施


从8月1号起,东莞市市属公立医院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等12家医院全面停止门诊静脉输液,12月31日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将全面停止门诊输液。(详情可戳该链接加以了解《 限令来了,8月1日起东莞12家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液!)。


  这项新政初衷虽是为民好,可如何取得市民的支持,也挺考验莞小卫的。为了做好新政策的宣传推广,争取民众支持,从7月下旬开始,莞小卫联合省、市主流媒体进行政策解读吹风,并邀请超过万名市民参与网络调查问卷。



  由于宣传及时有效,该新政成为7月下旬的热门话题。民调显示,广大市民以及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普遍支持该新政。我们的新政也成功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的关注。


  这不,7月28日,主持人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周刊》节目中,对东莞12家医院门诊停止输液政策给予了点赞支持;8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又委托中央电视台广东站记者到东莞实地采访。新政实施当天,咱东莞的医务人员、局办有关负责人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详细介绍了新政的实施要点、医院所做的工作、未来努力的方向,帮助市民全面了解这项惠民新政。《医院门诊停止输液 行吗?》播出的正是此次采访报道的内容。



  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重磅报道,为新政实施营造了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也争取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认可。我们不难看出,处理好政府、民众、媒体三方在政策执行中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营造三方积极互动的关系模式,为推动政府的新政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