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利华:中国县域医疗的四个热点辨析
两个小时的头脑风暴精彩纷呈,热点迭现,给人许多深度思考,这里仅采集几点供大家研讨。
摄影 | 姜琦
来源 | 医管之道
2018年8月4日下午,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医联体建设大会上,一个热点“江浙论剑——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打造县域医联体建设新生态”受到大家的关注。
本次大会特邀了中国医院协会理事、江苏省医院评价委员会主委、无锡二院易利华教授担任“江浙论剑”环节的主持嘉宾。
上台参加圆桌讨论的8位院长,个个都是中国县域医院的领军人物。他们分别是: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健院长、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张华院长、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陈波院长、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孙东晓院长,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潘可平副院长、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朱铁明院长、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军政院长、浙江省绍兴二院葛孟华院长。
两个小时的头脑风暴精彩纷呈,热点迭现,给人许多深度思考,这里仅采集几点供大家研讨。
第一,医共体与专科医联体联盟,究竟谁更先进?更适用?
对于这个问题,浙江省的4位院长们纷纷介绍了他们从去年年底以来开展的医共体建设推进行动。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要求下,这项改革具有多种试点模式:有一个县域1个医共体的,也有2个医共体的,还有3个以上医共体等多种方式。医共体实现了同一法人的组织学改变,让县域内的医疗组织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具有分级诊疗和健康服务新功能的医疗共同体。
江苏省的4位院长着重介绍了他们以专科技术联盟为特征的半紧密型医联体的推进行动。围绕心脏中心、脑卒中以及创伤、妇儿中心和急重症中心等为抓手,推进县域医疗的专科协作与能力提升。
这两种模式互有优劣,呈现出创新的空间。主持人担忧,数家医疗机构甚至十多家医疗机构都是同一法人,究竟是否科学?专科医疗联盟的医联体能否真正的紧密合作?
江浙两省的院长们都给了自己的答案与见解。江苏省的一位院长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究竟有多少院长是属于自己心甘情愿地去搞医联体建设的?可能并不多见。
第二,县域医疗的“三医联动”关键在医保。
医保究竟是改革的支点还是结余点,值得探讨。
在这次研讨中,江浙两省的院长们都对县域医保的结算方式与改革的指导思想表示颇有担忧。
有的地方一年医保结余七个亿到八个亿,而老百姓并不满意,医院也不满意,“这样的改革,究竟医保是支点还是结余点,令人费解”。
一位院长旗帜鲜明地指出,医院药品零差率的改革,最终受益者是谁?就是医保!因为,唯有医保得益。
大家在讨论中谈到,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牢记初心,要让医保真正在“三医联动”的改革中成为新的改革支点,而不是结余点。
第三,县域医院的药品“二次议价”究竟要不要进行?应当如何进行?这值得讨论。
江浙两省的院长们都关注药品零差率后的医院药品价格定位问题,特别是在省级招标的基础上,地市级再次议价后,县域医院究竟要不要再议价?应当怎样议价?
院长们很形象地表述,药品“二次议价”风险很大,不议价损失很大。怎样让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分担这一风险,能保证医院应有的基本利益,确实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第四,关于如何提升县域医疗的技术与服务能力问题。
江浙两省的院长们在实践探索中得到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
近几年来,浙江省通过省委省政府的改革文件精神,实现了“双下沉、两提升”的改革目标,即让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技术资源下沉到县医院,以提升县级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准,特别是许多的省级医院在县医院建立了分院或院区,实现了基本同质化的管理新模式。
而江苏省的县域医院,并没有通过这种“划一”的模式来提高能力和水平,他们大多数都采用了“内引外联”的方式,即通过与上海、北京、江苏等多个地方的大医院开展多种方式的医疗合作,来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准和医疗能力。
大多数都是以多个医院、多样化的合作方式,来推进医院的业务能力提升,并没有成为省属医院的分院或院区,拥有较强的个性和自我属性。
这两种模式、两种创新、两种探索,给人不同的启发与全新的对照,引人深思。
最后,易利华教授还对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点评与阐述,特别是对医院管理创新和轻资产运营的改革,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及对县域医疗改革的参考和帮助。
一场头脑风暴带来许多热点思考,也留下了许多尚未有答案的思考题,让院长们回去后继续寻觅新的答案与路径。
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邢远翔也给这场讨论予以很高的评价,她希望参会者更多的思考与再创新。
精选阅读:
以健康为中心,探路大县域时代!第五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医联体建设大会在西安举行
【图集】县域卫生文化节|精彩纷呈,县域医院精神文化风采看这里!
提高医生薪酬待遇,定期走访慰问......国家卫健委:4大惠医举措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