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家长必须要知道的事!防溺水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
8月5日15时,北京8岁双胞胎姐妹裴元瑾、裴元桐在青岛市黄岛区万达公馆南侧沙滩游玩时走失。从昨天晚上开始,几乎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这则“寻人启示”刷屏。
最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姐妹的遗体先后在海中被发现,双胞胎姐妹都溺亡了。短短的时间里,怎么就都没了,孩子是怎么到水中的,家长怎么就没看见呢?
其实溺亡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有挣扎有呼喊,其实在溺水的关键30秒中,是安静的直立的甚至是睁着眼睛张着嘴巴的,看着仿佛没有发生什么,但是生命却在飞快地流逝。
今天小卫就来和大家聊聊孩子防溺水那些事!
下水前先做好两件事
1、活动活动身体,压压腿,伸伸腰,转转手腕、脚踝、膝盖……
2、用池水拍一拍身体,适应一下水温,以免下水后出现抽筋现象。
浅水区也不可掉以轻心
一旦有水进入气道,部分人就会发生喉头痉挛,使声门关闭,从而导致缺氧窒息。或是随着溺水时间的延长,喉部肌肉松弛后,水大量进入肺部导致溺水而亡。所以无论水有多浅,只要水能进入气道,都有溺亡的风险!
以下10种情形可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溺水
1、头上半部分露出水面,嘴巴没于水中;
2、头向后倾斜,嘴巴张开;
3、双眼无神,目光空洞,无法聚焦;
4、紧闭双眼;
5、头发耷拉下来盖住了前额或眼睛;
6、看似直立于水中,腿无法运动;
7、呼吸急促或痉挛;
8、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无任何前进;
9、试图翻身背朝下;
10、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
游完泳之后要密切观察
如果孩子在游泳过程中发生过短暂的溺水或因为其他事故肺部吸入了少量的水,肺部在进水的刺激下,逐渐引发水肿,随着水肿情况加重,肺部呼吸的能力越来越弱,最终窒息。虽然现在孩子看着和平时没两样,但若后面出现了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发热、行为举止突然变化、极度疲劳等症状,就必须及时送医院救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5月的实况报道显示: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世界各地每年溺水死亡数估计为372000例。2014年的《全球溺水报告》指出:溺水是1-14岁儿童死亡的前五大原因之一。在全球,溺水发生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其次是5-9岁,儿童的溺亡往往与监督过失有关。
1
教育孩子不到沟渠、池塘、水库等开放水源附近玩耍,更不到这些危险水域游泳;
2
让孩子在成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并学会游泳;
3
下水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免抽筋;
4
即使在有救生员在场的游泳场所,家长也务必时刻看护好孩子,确保有意外时能及时发现;
5
游泳结束回家后,家长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有不对劲尽快送医。
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四个新作为”,以特殊精神状态作出特殊努力!
本文来源:浦东疾控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