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尔敏一个月涨价58倍?生产厂家却说波动不大

医药供应链联盟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扑尔敏(又称“马来酸氯苯那敏”)一个月涨价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

  “我们现在发布的公告是800多元一公斤。我们一直在供应,市场需求多少,就供应多少,具体量不知道。”马来酸氯苯那敏生产厂家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负责人表示。

  从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可以获悉,拥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批文的国内企业共有6家,分别是万全万特制药(厦门)、上海新华联制药、河南九势制药、沈阳新地药业、北京太洋药业、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

  其中,沈阳新地药业有限公司因在生产马来酸氯苯那敏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情况,于2017年12月7日被收回了GMP证书,随之停产。

  此外,还有一个进口原料药批文,由印度企业Supriya Lifescience Ltd.持有。对于这家进口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目前价格是220元/kg左右。“我们也是看到媒体报道涨价的事情,因此也将准备调价格,或许明天就真的涨价了。”一位代理进口马来酸氯苯那敏的代理商7日表示。

  截至8日发稿时间,该代理商所报的价格并未变动。

  除了这位代理商所报的价格,更多代理商在慧聪网的报价都在200元/kg上下浮动。

  一则预警通知

  58倍的涨价报道源于辽宁省相关部门发布的一则预警。

  7月23日,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相关网站发布了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则通知:《关于发布辽宁省易短缺药品2018年第2号预警预报的通知》。

  该通知称,依据辽宁省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供应保障系统、短缺药品监测哨点上报数据,对81个不能正常供应配送的药品启动了调查程序。通过对有关生产、配送企业核实调查,有20种药品能正常供应;14种药品属于临时性短缺,经及时与相关企业沟通、协调,现已恢复供应;5种药品属于医疗卫生机构在采购过程中与药品生产(配送)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配送不及时;12种药品由于原料、企业生产线改造等原因而造成产能不足;13种药品由于采购不到原料而停产;17种药品以原料药价格上涨、中标价格低为由不能正常供应。

  原料药生产垄断之困

  中国作为全球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我国的成品药有1500种原料药,其中50种原料药只有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只有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只有三家企业可以生产。10%的原料药只能由个位数的生产企业生产,原料药生产掌握在特别少数的生产企业手中。此外,原料药紧缺时常,货,说没就没,价格,说涨就涨。

  由于价格太低,利润太薄,有些原料药已几乎无人生产。“之前原料药生产还是比较混乱的,生产企业过多,大家都在低价争夺市场。但极个别原料药由于工艺和技术上的原因,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生产。”

  事实上,为了规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市场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建立药品和原料药购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11月16日发布了《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明确规定了《价格法》所禁止行为。

  包括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推动短缺药品和原料药价格过快、过高上涨,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除生产自用外,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超出正常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短缺药品和原料药,推动短缺药品和原料药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经价格主管部门告诫仍继续囤积;

  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短缺药品和原料药价格过快、过高上涨;

  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


热门平台推荐:医药供应链联盟

微信号cmsu168 

热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