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家药企披露半年报!揪出一大通病!
近期,上市公司相继披露2018年半年报。但是根据已经披露半年报的48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重销售、轻研发成为医药板块公司的通病。
其中,多家企业的销售费用甚至占据了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半数以上,而同时期的研发投入占比均不足20%。对此,有专家表示,在现有的市场生态环境下,企业必然会选择较为简单的方式获取回报,即增加销售投入,但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医药行业的创新和长远发展。
据了解,一直以来,国内药企注重短期利益,竞相通过资本手段增强实力,加剧了行业重销售,轻研发的现状。有分析认为:“研发是长期投入,而且回报非常不确定,不像投入到渠道和市场上可以立竿见影。这就造成中国药企长期没有优质的创新药,从而在与外资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虽然价格会是一个较大的优势,特别是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之后的仿药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但创新药的匮乏造成了明星产品的缺乏,长期肯定不利于中国的医药工业。”
据了解,我国我国在创新药研发投入方面,除了财务的投入欠缺以外,人才激励机制、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的缺乏,也是影响医药产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创新药比例仍占少数。有数据显示,2001-2016年美国批准上市433个新药,在中国上市的只有133个,占30.7%。而在近10年在我国上市的29个典型新药,上市时间也比欧美晚几年。
创新拉动下的产业发展,才能适应国际大环境和市场竞争,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需。业内呼吁,希望过于膨胀的销售推广费用能够控制,多一些研发的投入,少一些神药的仿制生产,真正以专业和责任捍卫群众用药安全,来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创新药对于收入的拉动不言而喻,高额的研发投入意味着长远回报。现在国家政策也积极鼓励药品创新。如2008年,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
据悉,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做了十年,已立项2805个,已安排中央财政投入155.01亿元。其主要投入到五个方面,一是创新药物,二是大品种改制改造,三是平台建设,四是孵化基地,五是关键技术。从2008年到2018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立项2805个,已安排中央财政投入155.01亿元。
随着政策的鼓励的加大,现在各家公司也纷纷在创新药领域布局,但药品创新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所以真正的成果还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
对于医药创新,业内建议:一、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二、大力发展人无我有的核心技术;三、新药创制专项基金可以投在前瞻性、颠覆性的基础研究上;四、实行研发项目经理负责制,增强项目负责人自主权;五、采取措施刺激专利成果转化,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内容来源:中国制药网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朋友学习,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制药网微信,微信号:zyzhan_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