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亚生物欲赴港上市,关联方应收账款激增

鼎臣医药

《国际金融报》采访史立臣

药物开发的过程平均需要10年时间,且需要花费超过1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此外,自药物发现开发新药获得FDA批准的成功率极低,甚至低于0.01%。

有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表示,从全球医药行业来讲,平均一个产品的研发确实要达到数十亿美元,并非小数目。来自研制开发制药协会(RDPAC)的数据显示,研发一种药物的时间需要10年到15年,而10种投入市场的药物中只有2种取得的收入与研发成本相当或超过研发成本。

而维亚生物主要是专注于药物的早期研发这一块,即1-2年的第一阶段,其拥有SBDD平台(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FBDD平台(基于片段的药物研发)、ASMS筛选平台及膜蛋白靶向药物研发平台四个方面的核心技术。

也就是说,虽然是进行新药研发,但维亚生物的模式与大众日常想到的不一样。

维亚生物主要采取CFS(服务换现金)和EFS(服务换股权)两种模式,对传统客户均采用CFS模式。EFS模式的目标客户是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公司通过提供药物发现服务或孵化服务换取客户的股权。

简单来说,一个客户需要研发新药,委托给维亚生物在某个方向上或靶向上寻找合适的化合物,进行第一步的早期研发,维亚生物提供研发服务,取得初步成果后,收取现金或客户的股权作为报酬。

数据显示,维亚生物2015年-2017年CFS模式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990.4万元、8145.7万元、12145.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81%,EFS模式产生的收入分别为7356.1万元、9649.2万元、14824.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96%。

由此可知,报告期内,维亚生物的第一大业务为EFS模式。

那么,以服务换股权的EFS模式是否存在风险?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向记者表示,EFS模式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的投资,如研发技术投资、设备投资、人才投资,这样有利于维亚生物拓展市场。但是,EFS模式也存在风险,这个风险主要来自于,若被投资企业不务正业,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维亚生物自身的经营。因此,史立臣认为以CFS和EFS运行的企业,其CFS模式的业务应占60%,且EFS的比例一定不能超过40%。

若如史立臣所述,报告期内维亚生物EFS模式占比已达到51.27%、54.22%、54.97%,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业务模式的风险或许逐渐在增大。

研发费用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维亚生物拥有研发人员374名,销售及营销人员3名,客户服务人员4名,行政45名,高级管理层9名。2015年-2017年,维亚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51.6万元、1679.4万元、1725.3万元,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变化不大。

记者查询维亚生物的竞争对手药明生物的财报发现,药明生物2015年-2017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974万元、5328万元、7448万元,较同期维亚生物所投入的研发费用多很多,且持续增加。

那么,为何维亚生物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如此少?

史立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维亚生物、药明生物这类的企业来说,研发费用主要是看服务对象寻求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新型的药物,那么企业需要购入大量的成本、增加人员,这就会导致研发费用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