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运动时听到“啪”的一声,可能是这个部位断了!
众所周知,
我国著名110米栏跨栏运动员刘翔
在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上两次退赛,
原因都是跟腱伤病。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
跟腱断裂很是常见,
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很遥远,
但是由于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
跟腱断裂早已不是运动员的专利,
而渐渐成为了“大众病”。
我们来认识下跟腱
跟腱是小腿后方最强大的肌腱,也就是连着“脚后跟”的那根粗大的肌腱,长约15 cm,人体的站、立、跑、跳等下肢的主要动作都离不开跟腱。
但是,这么粗大强健的肌腱,却是人体诸多肌腱里最容易断的。临床上常见的跟腱自发性断裂一般发生在单侧肢体,70%以上发生在运动时,以跟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跖屈无力,不能踮脚站立,跛行等为主要表现。
跟腱断裂是什么感受?
跟腱断裂高发于中年体育爱好者,尤其是羽毛球、网球、篮球等需要弹跳的运动爱好者。
此外,使用激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各种“沙星”),既往有过跟腱损伤或跟腱炎等慢性病变者因容易导致跟腱脆性改变,遇见外力也容易发生跟腱断裂。
大家一听断裂,估计会以为疼的无法忍受,站不起来或无法行走。但跟腱部位因神经和血供都不丰富,受伤后常没有明显肿胀,常被误认为只是扭伤或肌肉拉伤,无关大碍,回家休息几天就好。
最终,患者到医院求诊,多是因为连续一两周休息,脚还是一直没有力气。
怎样尽早获知跟腱断裂?
怀疑跟腱断裂立刻采取措施
保守还是手术,各有利弊
跟腱断裂经治疗后,每个人康复所用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恢复越快,通常认为 6 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运动。
如果受伤程度较轻一般不会明显影响运动能力,但若受伤程度较重,则运动功能可能受影响,但恢复正常生活应该没影响。
在过去,大部分患者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可对断端进行牢固缝合,再断裂风险低,但感染、皮肤坏死、瘫痕黏连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高。
非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石膏或者功能性支具进行固定,逐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无切口愈合不良、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的风险。
但大约有十分之一会跟腱再断裂,最关键的问题是非手术治疗石膏固定时间长,长期膝关节和踝关节固定后,关节会僵硬,需要很长时间恢复性锻炼才能逐渐下地行走,一般大多数人伤后5个月左右才能恢复行走。
近年来,随着非手术治疗期间康复锻炼的研究深入和临床论证,非手术治疗在再断裂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改善,目前是急性跟键断裂的一类重要治疗方法。
跟腱断裂该如何预防?
来源:江苏疾控
摘自:陕西百姓健康
众所周知,
我国著名110米栏跨栏运动员刘翔
在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上两次退赛,
原因都是跟腱伤病。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
跟腱断裂很是常见,
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很遥远,
但是由于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
跟腱断裂早已不是运动员的专利,
而渐渐成为了“大众病”。
跟腱是小腿后方最强大的肌腱,也就是连着“脚后跟”的那根粗大的肌腱,长约15 cm,人体的站、立、跑、跳等下肢的主要动作都离不开跟腱。
但是,这么粗大强健的肌腱,却是人体诸多肌腱里最容易断的。临床上常见的跟腱自发性断裂一般发生在单侧肢体,70%以上发生在运动时,以跟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跖屈无力,不能踮脚站立,跛行等为主要表现。
跟腱断裂高发于中年体育爱好者,尤其是羽毛球、网球、篮球等需要弹跳的运动爱好者。
此外,使用激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各种“沙星”),既往有过跟腱损伤或跟腱炎等慢性病变者因容易导致跟腱脆性改变,遇见外力也容易发生跟腱断裂。
大家一听断裂,估计会以为疼的无法忍受,站不起来或无法行走。但跟腱部位因神经和血供都不丰富,受伤后常没有明显肿胀,常被误认为只是扭伤或肌肉拉伤,无关大碍,回家休息几天就好。
最终,患者到医院求诊,多是因为连续一两周休息,脚还是一直没有力气。
跟腱断裂经治疗后,每个人康复所用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恢复越快,通常认为 6 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运动。
如果受伤程度较轻一般不会明显影响运动能力,但若受伤程度较重,则运动功能可能受影响,但恢复正常生活应该没影响。
在过去,大部分患者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可对断端进行牢固缝合,再断裂风险低,但感染、皮肤坏死、瘫痕黏连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高。
非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石膏或者功能性支具进行固定,逐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无切口愈合不良、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的风险。
但大约有十分之一会跟腱再断裂,最关键的问题是非手术治疗石膏固定时间长,长期膝关节和踝关节固定后,关节会僵硬,需要很长时间恢复性锻炼才能逐渐下地行走,一般大多数人伤后5个月左右才能恢复行走。
近年来,随着非手术治疗期间康复锻炼的研究深入和临床论证,非手术治疗在再断裂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改善,目前是急性跟键断裂的一类重要治疗方法。
来源:江苏疾控
摘自:陕西百姓健康
您的健康顾问
健康知识咨询
政策法规咨询
专家在线咨询
心理咨询
预约挂号
戒烟干预
医疗投诉举报
12320
微信:sxws12320
微博:@陕西卫生计生12320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