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中国医师节|致敬!扬州医生!这里有许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扬州卫生计生

全市1万多名医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承载着护佑人民健康福祉的重任,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冲锋在前——

守护460万人民的健康

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师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8月19日是中国首个医师节,全市1万多名医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手术台上,在风雨中,在行道边,在传染病中,在自然灾害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冲锋在前,迎接每一次与疾病的“短兵相接”,用自已的“危”换来病人的“安”。


他们兢兢业业、敬业爱岗,保持一颗仁心。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众生,无愧于自己!修得最高境界:医者,仁心。

他们岗位永不更换,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用倔强的身躯守护一方的安宁。

他们孜孜不倦,日夜颠倒,完成一台台疑难手术,完成一篇篇顶级学术论文,沉稳中不断创新,用心血和汗水在攀登医学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扬州健康卫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用血肉之躯,仁心、仁术承载着护佑人民健康福祉的重任,守护着扬州460万人民的健康。他们说,我们的世界很小,只有病人;我们的世界很大,关乎千万户的幸福安康。“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担起责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一起致敬这群可爱的人,道一声:“节日快乐!”

因为有你们,我们的生命才会更精彩,我们才能共享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重症监护

为患者坚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17日,扬州市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暨“医德标兵”“医德之星”表彰大会举行,20位先进个人获表彰,扬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微丽就是其中的一人。

她被大家称为ICU病房里定盘的星,不管遇到怎样危重的病人,她都会在第一时间镇定自若地带领所有的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治,为患者坚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心肺复苏,快!”刘微丽一声令下,一位患者心脏骤停,所有医生包括病房的医生都过来帮忙,持续心肺复苏,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个人都很焦急。从医学上来说,心脏停掉5分钟就不太容易醒过来。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的心音、脉博依然消失。

所有人的心都在往下沉,门外的家属不停哭泣,几乎已经作好放弃抢救的准备。刘微丽始终沉静指挥,“心肺复苏,继续。”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当心外按压持续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患者的心脏不可思议地恢复了跳动,并且没有留下后遗症。

面对一次次的抢救现场,她镇定自若,以柔弱的肩膀担起重任,可是面对视频中的父母,她却流下泪水。

ICU的医护人员没有节假日,刘微丽的父母在北方,往返探亲至少要四五天时间。她担心这期间出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返回,所以来扬州9年了,从未回家陪父母过一个团圆年。而最近一次是2年前回过家。

“微丽,我们很想你,你的工作还是像以前一样忙吧?我们身体都很好,不要挂念我们……”当在屏幕上看到年迈的父母时,刘微丽忍不住哽咽。她说:“爸妈妈我很想你们,很想回去看你们,可是我走了,病人怎么办?爸爸妈妈,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健康快乐。”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急救医生、麻醉医生等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作为医护人员,分分秒秒都面对着生命的严酷考验,他们天天与死神赛跑,上演“生死时速”,抢回一个个生命。


基层“暖医”

用“善”作“药”

一晃4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医生变成了老村医,但是,病人第一的规矩一直没变,接到病情立马出发,无论风雨寒暑。他还定下家规,夜里接到求诊,一定要叫醒他。

一年365天,他没有给自己留一天假日。这就是江都区宜陵镇乡村医生吕正云,如今他自己患上了重病,手术后正在进一步康复中。在首个中国医师节,他最大的愿望是,早日能够帮助村民看病。

“我也动过两次小手术,到了医院,同样希望能遇到一位‘暖’医,对我好一点,像亲人一样沟通病情。” 刘刚是邗江区方巷中心卫生院的全科医生,他用“善”作“药”,20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在基层卫生院,服务农村患者,先后帮扶患者11万多人次。

8月8日,中国文明网揭晓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7月月度人物,扬州市广陵区头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付宝鼎成功入选,他23年来扎根基层,每年免费出诊百余次,为行动不便者上门治疗,为家庭困难者节约开支;15年如一日,两天一次为一名胸膜瘘患者义务换药,被当地百姓称为“救命菩萨”。面对老百姓的点赞,他说:“做医生,道德最重要,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心就是一剂良药。”

在基层有一群人,他们是乡村医生、家庭医生,不求功名,只希望当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让他们高兴的是,大医院的专家走下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扬州附院消化科主任丁岩冰的带领下,消化内科所有成员奔波于扬州的各个村落,为民众免费进行胃镜检查,帮助基层医院建立胃镜室,拉起筛查、防病网。

如今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正在提档升级,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灾情发生后

以“最快速度”换来“更多奇迹”

当火灾、地震、车祸等灾害事故降临时,逃离求生是人最本能的反应。可是他们却逆行而上。

英雄在哪里,感动就在哪里。苏北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徐刚,就是这样一位让我们钦佩的“白衣天使”。

2008年5月12日,一场强烈地震突袭四川汶川,美丽家园瞬间崩塌,数万生命顷刻陨落。第二天,苏北人民医院接到紧急任务:驰援灾区!明知道此行可能有生命危险,但徐刚依然主动请缨,与其他14位同事一道赶往灾区救治伤员。

早晨8点接到通知,9点就已在赶往汶川的路上。长途坐车,身体难免疲惫,抵达的当晚,徐刚和同事谁也不愿意躺下来休息,全身心投入到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徐刚回忆说,有天晚上11点左右,突然发生6.8级余震,当时他住在10楼,吓得赶紧往楼下冲。2014年8月2日,昆山工厂爆炸事故发生后,各地医院纷纷派出专家,紧急驰援昆山。当天下午,徐刚和两位专家就立即赶往苏州,参与昆山伤员救治工作。从那一刻开始,他从早忙到晚,都在进行切痂手术,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整整一个多月时间都是这种工作状态,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徐刚从医18年来的切身感悟。他总是说,当地震、爆炸等灾情发生后,如果我们医护人员能早一点抵达现场,就能抢救更多的伤员,就会换来更多的奇迹。

在自然灾害面前,在突发事件面前,一声令下,他们义无返回向前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传染病防治

一句承诺,30多年坚守

别怕,我陪你一起对付传染病!”一个普通的医生,30多年的寒来暑往。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将他最黄金的年华,奉献给了这个终将消逝的“麻风村”。

在邗江区东北角,有个麻风村,村民不是缺腿就是缺手,不是双目失明就是肢体变形……麻风分枝杆菌摧残着他们的身体。可他们心里却暖暖的,因为这里有一位“王医师”。他的名字叫王远龙,是公道镇赤岸麻风病康复治疗医生。

30多年前,他来到这里,面对60位麻风病人,他说:“放心,我来陪你们。”30多年来,他有多次离开这里的机会,但为这句承诺,他选择了坚守,把青春和爱都献给了他们,给他们治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不是村长,人们却将他当作村长。

哪个村民有麻风溃疡,哪个村民有高血压,哪个村民有糖尿病,王远龙都了如指掌。遇到村民不开心的时候,王远龙就跟他们拉拉家常,安抚他们的情绪。

“他关心我们,不嫌弃我们。”说起医生王远龙,村民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看到王医师,我们就安心了”。

30多年来,王远龙像家长一样守护着麻风病人,为他们中的逝者送终。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所有的村民照顾好,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像王远龙这样的公卫医生。他们坚守在防病的最前沿,没有誓言,却践行大爱;没有壮举,却暖人心窝。

 

精准扶贫暖民心

一个家庭9年后有了笑声

“现在的先生,真好呢!“健康精准扶贫暖民心,走到高邮农户家中,随时可以这样的称呼。

一个称呼的背后反映的是健康精准扶贫给百姓切实带来的变化。

高邮市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郭地峰说,听到“先生”这个多年听不到的称呼时,我们也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是老百姓对于我们的最高褒奖,我们要对得起这个称谓。

精准扶贫,健康守护。走进乡村,一张张患者及家人的笑脸、感动了你我。

“你好!”见到陌生人来访,高邮市汤庄镇的吴兆红便这样打招呼。听到这两个字,左邻右舍都夸这是奇迹,谁都没想到她会变成正常人,从角落里大大方地走出来。

9年前,吴兆红被查出患精神疾患,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由于经济原因,她已有7年多未服药,病情时好时坏。她头发很长,衣衫不整,更不会说话,见人就躲到角落里。72岁的母亲姚华娣患有白内障,照顾不了她,心里堵得慌,却没有办法,常常唉声叹气。

在去年开始的健康精准扶贫中,汤庄镇卫生院了解情况后,和残联等部门一起帮助吴兆红,村、镇卫生院、高邮市二院医生“三师”团队联动,一起为她服务。免费服药一个多月后,她的病情已明显好转。“你好!”每次服务时,医生总是笑着与她这样打招呼 ,随着服务次数的增多,这两个字就走进了她的心里。她不仅能主动与人交流,而且慢慢能生活自理,有时候还帮着母亲烧菜做饭。老人看到这样的女儿,终于笑了。

9年后,这个看着无望的家庭终于有了笑声,邻居看了也笑了。

自今年去年5月以来,我市实施健康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各地卫生计生系统根据各自的情况精准发力,医护人员联动服务,开通生命守护通道,实施健康精准扶贫策略,已见成效

 

援疆

用真情谱写大爱无疆

对口支援新疆,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新疆发展稳定的战略举措,是巩固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途径。

在病人眼里,她是一名可亲可敬的妇科专家;援疆期间,她被伊犁州州政府授予二等功,被称为天山的雪莲。她就是市妇幼保健院副 院长、主任医师王亦雄。2009年8月,她远赴新疆伊犁州妇幼保健院工作,在一年半时间内,她随叫随到,多次在深夜或凌晨赶到医院抢救病人,成功抢救一名羊水栓塞的维吾尔孕妇。

通过手把手的指导、示教,组织病例分析、疑难病例讨论等,毫无保留的将扬州的先进经验和医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培养了一支“不走的援疆干部”队伍,促进了边疆地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

2017年7月9日至11日,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喀什召开,苏北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解正高被授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一年半的援疆期间,解正高在新疆新源县人民医院创造条件开展“光明行动”,让326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眼科开展高精尖难手术,填补了新源医院的技术空白。他不仅教授手术技巧,还开办讲座,传授眼底病的防治知识,得到了当地眼科同行、患者的一致好评。当地百姓都说,“江苏医生”“扬州医生”像光明使者,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盏不灭的心灯。

援疆、援青、援陕……扬州一批医务工作者告别家人,克服重重困难,把扬州技术送到各个需要帮助的地方,展现出扬州大爱无私的形象。

 

援外

已派出11批50多人次

电影《战狼Ⅱ》在国内外“引燃”观众的激情,影片中的中国援非医疗队也受到了各方关注。现实中,正有一批批援外医疗队员深入非洲各地,帮助当地人民抵御疾病侵袭。

2017年11月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主办,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承办的“2017大爱无疆——寻找‘最美援外医生’”公益活动年度盛典在京举办,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中国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王永祥荣膺“最美援外医生”,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

面对荣誉,王永祥说:“感谢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的关心和支持!都是组织的培养、队友的支持、大家的努力,这是集体的荣誉!一切荣光、成绩都属于过去,还有更多的病人等着我去治疗,还有更多的事等着我去做。”

2014年6月,王永祥和队友们一起来到圭亚那,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生涯。这支医疗队由扬州牵头组建,16名队员中有14人来自苏北医院、市一院(现为扬大附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尽管当地条件艰苦,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让一个又一个病人转危为安。

记得在中秋节时,记者与他们连线时,高邮的援外医生贾磊说:“尽管当地条件艰苦,缺水、缺蔬菜,蚊虫很多,传染病也很盛行,但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援外任务。”

据介绍,我市援外医疗工作从1965年开始,至今已50年了,已派出11批50多人次。

 

致敬!扬州医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要求,树立“大健康”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目前,我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好于省平均水平,其中,人均期望寿命79.15岁,较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51岁高1.64岁,“健康中国扬州样本”正展现出生动的现实模样。

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了“最美医生”“医德之星”“医德标兵”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目前,全市医师中有“中国好人”5人,全国援疆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援外十佳医生、“中国好医生”各1人,省“十大医德标兵”4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医师等省级先进典型43人。这些先进典型引领着行业风尚,让所有的医务工作者用爱心、技术和汗水,守护人民的健康。

在表彰大会上,扬州籍著名歌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汤非献了一首《不忘初心》,献给所有的医生,他现场敬礼致敬家乡的医师,并祝大家节日快乐。

让我们一起向生命致敬,为医者喝彩!

 

祝全市所有的医师节日快乐!!!


 作者:丁云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