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我们5名东莞援疆医生圆满完成任务,用爱心服务超万数新疆同胞!
8月18日
对口支援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26名中组部计划内专业技术人才,圆满完成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并先后返回后方工作岗位。
据了解
此次中期轮换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中
有11名是医生
他们凭借着精湛的医术
深受援地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其中,来自东莞的五名援疆医生是唐荐、谢金水、蔡小桃、郑锦顺、陈新岐等人,他们为三师医院注入新的活力。
担任三师医院副院长的唐荐在骨科实施小儿骨干骨折微创弹性钉内固定术,填补了该院5项技术空白;儿科主任谢金水推行应用新生儿头皮血肿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穿刺术3项新技术;妇产科主任蔡小桃积极开展产科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危重孕妇抢救流程;中医科主任郑锦顺推广应用中药封包治疗、中医穴位贴敷疗法、TDP红外线敷贴治疗法等新技术;外科主任陈新岐开展了中间入路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技术、肿瘤患者多学科联合诊疗等多项新技术。
五位援疆医生每人各帮三师医院申请了一项(共五项)广东省科技厅援疆专项科研项目,陈新岐医生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弥补了三师医院在科研方面的短板。
东莞援疆医生在三师医院积极开展“传帮带”
还利用与托云牧场群众“结亲”机会
开展“义诊送药”活动
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据了解,东莞和江门11名援疆医生一年半累计接诊17451人次,开展手术1239台,“传帮带”医疗人员50人,培训授课75场5850人次,参加义诊15场,实施科研项目15项。广东援疆医生弥补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医疗人才不足的短板,积极传播先进医疗服务理念,推广应用新疗法,较大地改善了受援地卫生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上班首日主刀高龄孕妇危急手术
蔡小桃在三师医院的妇产科,急诊和危重症特别多。产妇分娩没有确切时间点,她经常会在下班的过程中接到抢救的病例。让蔡小桃印象最深的是,去年2月24日,蔡小桃上班的第一天。医院门诊收治了一名胎儿心律增快的高龄孕妇,入院复查后胎心依然没有改善。抢时间就是抢生命,她二话没说,放下午餐,赶紧做手术准备。
当时,那位高龄孕妇基本没有做过产检,稍有延误就存在胎死宫内的可能,胎儿早点从母亲肚子里出来,就会少一分危险、多一分平安。蔡小桃立即亲自主刀这例胎儿宫内缺氧急诊手术,经过1个多小时的救治,母子俩最终化险为夷。
蔡小桃说,当地人普遍淳朴简单,患者家属觉得将病人送到医院就该母子平安,对医院和医生都给予了充分信任。在这一年半的时间,蔡小桃成功抢救许多的 “准妈妈”,帮助一对对母子闯过“鬼门关”。妈妈们也因为感激与她建立了联系。“当她们带小孩来见我或发孩子的照片给我时,特别感动。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蔡小桃说。
舍小家为大家
在援疆工作中,令陈新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救治一个外伤的患者。当时陈新岐在门诊正准备要下班,但发现该病人的病情十分危急,但病人没交钱也没办理住院。陈新岐觉得耽搁一分钟就可能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于是他直接就把病人推到手术室,给病人做手术,最终保住了患者的性命。事后,家属非常感激他在那种情况下为病人开通了绿色通道抢救了生命。当病人知道他是援疆专家更是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抢救病人陈新岐是这样无私,但对于自己家庭他却有些愧疚。他去新疆的时候,孩子才一岁多,照顾家庭的担子就全落在了妻子身上。在陈新岐援疆期间,妻子正怀着二胎,但因为工作太忙,他直到妻子分娩前一天才飞回东莞。孩子出生五天后,因援疆工作任务繁重,他只能离别妻儿再度返疆。
而就在前不久,陈新岐年迈的母亲因突发心脏疾病、抢救不及时不幸离世,这让作为外科医生的陈新岐更为愧疚。然而,因为医院需要他,他也只能满怀悲痛与自责地料理完后事又匆忙回到岗位上。
陈新岐说:“作为外科医生,在我妈妈最需要医学救助的时候我却没在她身边,这点真的对不起我妈妈。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讲的话,援疆这个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我妈妈的在天之灵也会理解和支持,并且她也会对我做的这个事情感到骄傲的,我想她应该不会怪我。”
治病救人体现人生价值
谢金水在三师医院担任儿科主任。每日除了开展“传帮带”工作,向当地医务人员培训新技术之外,还要负责坐诊、手术。
谢金水印象最深的,要数一个3个月大的腹泻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心衰表现的病例。当时病情刻不容缓,女婴因“腹泻伴中度脱水”入院,入院后予快速补液后不久出现口周发绀、四肢冰凉、肝脾进行性增大、尿少等表现。
经诊断,谢金水怀疑她有先天性心脏病,马上安排了心脏彩超检查,并证实了她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诊断明确后谢金水立即给她调整了输液速度,予强心、利尿等处理后,她的症状迅速好转,看着她面色慢慢地转红、用力地吮奶,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事后,小孩妈妈用维语不停地向他表示感谢,虽然谢金水听不懂维语,但也能感受到她的亲切与真诚!谢金水说:“孩子成功抢救,和家属真诚的感谢,让我十分开心。作为医生,治病救人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所在。”
希望“交接棒”更好地传递下去
一年半的援疆医疗期间,可谓酸甜苦辣都有。让郑锦顺最感动的事要数,他休假回东莞,病人时常打电话询问他什么时候回去?当他们离开时,病人更是说:如果援疆医生走了,以后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到这样好的医生了。患者的不舍,道出了他们在援疆期间的敬业爱岗和与当地群众建立的深厚友谊。
郑锦顺说:“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做的一切都很值得。除了满满幸福感,我还感觉到了援疆事业任重道远。我希望下一批的援疆医护人员能将‘交接棒’更好地传递下去,为祖国边陲地区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