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妇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中药饮片用法与用量标准研究(2004DEA71170),拟在临床用药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用量标准,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就临床处方用量调研的妇科数据,报告如下。
1.1临床处方资料
本研究的临床处方来自全国不同区域18个省市21家医院门诊中医妇科处方,时间为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跨度18个月。医院同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内科)。
1.2处方数据调研方法
参照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内科)。
1.2.1调研范围 所调研的中医妇科处方均为门诊汤药内服处方,医生范围为副高职称以上的中医妇科临床专家。
1.2.2具体方法 按照随机简单抽样的原则,妇科医生进行编号,将写有不同编号的纸条放入小盒内,随机抽取若干名(6~10名,不低于本专业科室专家数的1/3),作为一个专业科室的调研对象。为了保障处方时间上的代表性,要求每个季度抽取40张处方/人,每位专家的处方数不少于240张。
1.3临床处方用量数据库的建立
参照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内科)。
1.4处方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
参照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内科)。
2.1妇科临床处方的用药频次分析
对数据库中妇科临床处方41226张进行频次分析,涉及药物300味,结果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依次为当归、白芍、甘草、茯苓、白术、赤芍、柴胡、川芎、香附、丹参,其使用频次超过24%(表1)。
2.2妇科临床处方的饮片用量区间分析
对数据库中妇科临床处方41226张进行用量区间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药物的临床常用区间集中在(36],(9-12],(1215]3个区间(表2)。
2.3外科临床处方的饮片用量点分析
2.3.1药物选择原则 参照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内科)。
2.3.2具体分析药物 参照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内科)。
2.3.3 30味中药的分析结果 根据药物选择原则,从分析的300味药物中选取了155味药物进行分析,限于篇幅,本报告选取了其中的30味药物为例(表3)。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妇科临床中药用量多集中在3,5,6,9,10,12,15,20,30g上,其中又以10,12,15g3个用量最为集中。
2.3.4 30味药物药典用量与临床用量的符合率分析 将详细分析的30味药物的药典用量与其相应的临床实际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药物药典用量与妇科临床实际用量的符合率不超过50%(表4)。
3.1常用中药的用药频次
通过对妇科临床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分析,确定了当今妇科临床处方中常用的300种中药饮片的使用频次,其中,前10味药物依次为:当归、白芍、甘草、茯苓、白术、赤芍、柴胡、川芎、香附、丹参,其使用频率超过24%。通过对常用中药的使用频次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妇科常用中药的种类及排序,为进行中药用量标准研究品种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3.2中医妇科处方饮片用量的分布特征
通过对中医妇科临床汤剂处方中饮片用量的区间进行分析,大多数药物的临床常用区间集中在(36],(9-12],(12-15]3个区间,充分说明中药用量集中在几个区间内,具有非正态分布特征。
3.3药典规定用量与临床实际用量严重不符
对中医妇科临床处方41226张进行分析,涉及药物300味,其中与《中国药典》规定用量不相符合的药物有155味,超过50%。从本研究重点分析的药物来看,《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与临床实际用量范围存在很大的差距,如北沙参,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4.5~9g只有0.29%,实际用量80%以上在10~30g的范围内,而并且在临床中没有用到带有小数的用量;再如淫羊藿,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3~9g只有0.93%,实际用量80%以上在3~15g,类似情况的药物还有防风、川牛膝、大腹皮、地龙、杜仲、菊花等。因此,为确保药典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建议药典进行再版时,修正部分药物的用量范围,以利与临床更加符合和实用。
3.4为药典的修订提供了本底数据
本研究在中医妇科临床汤剂处方中300味药物用量区间分析的基础上,对与药典用量规定不相符合的155味药物进行详细的用量点分析,明确了这些常用中药的具体用量。多数中药的用量集中在9,10,12,15g等几个用量上。明确了每味中药在中医外科临床处方中用量的具体分布,为修订《中国药典》用量标准提供了本底数据和参考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