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习读】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却依然快乐,并相信未来。

近期医院举办了双读会——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我阅读学习后,感触颇多。这些书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维度,全方面、立体式的展示了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浮夸的修饰,一句句还原生活本味的朴素话语却感人至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这本书中更加深刻的领会到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内涵。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正如习近平所言,“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的过程,没有天生伟大一说。”你所看到的光芒背后,是成功者无数的汗水和心血,是一次次的跌倒爬起,是一次次的坚定执着。

走进医院,踏上行医治病救人的行列中,在这段时光里,虽然无法和习总书记的艰苦知青生活所比拟,但融入群众,感触颇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读到这些原汁原味的感人故事,于我而言是一次触动心灵的共鸣,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对表和看齐,根植于心的善良。

书中第一篇,雷平生就提到“近平这个人,心地非常善良。”他把妈妈亲手缝制的“娘的心”的针线包毫不吝啬的送给了张卫庞;把自己的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乞讨老汉,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都是一片爱心、真诚相待。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远赴陕北,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要有多善良才能做出这么多让人意外而又无比暖心的举动。人一生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它是一个人的秉性、是内心的本性。无论身处何位,这是万万不能丢的。

他的心里没有贵贱、高低之分,他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把陕北人民当作是自己的亲人。诚然,不管是谁,只要在基层工作,都需要和老百姓“打交道”。面对形形色色的群众,难免会遇到压力和质疑,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正如梁玉明在书中所言,“懂得做工作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人心都是相互的,对老百姓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无端的指责,让问题从源头得到解……

他也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为了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与众不同。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光影流转,如今随着他们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奋斗,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很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只看重物质生活,却没有了梦想,正因为很多人没有了梦想,没有了使命,没有了社会责任感,也不知道怎样去奉献这个社会,只知道赚钱,拼命的赚钱,观念的偏差,导致了整个社会认知的偏差。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老先生说:“今日之中国,固然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书中的很多内容,能让大家很好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很好的磨砺大家的精神和品质,这本书也很好的解释了少年怎样才能强。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思其源,更能让很多人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现在很多人,遇到困难的态度是转身离开,而习主席当年遇到困境的时候,则是加倍努力,成倍付出,看他的成长之路,看他经历的酸甜苦辣,能很好的给我们启迪,给我们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人要适当经历一些挫折、苦难、磨砺,是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一颗浮躁的心都无处安放,那一颗平淡的心又将何处?三尺费亭需要我们用心坚守,每一个班,每一分钟都用心对待,就是我们对工作的最好态度,也是对社会的真心奉献。

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这些书为当代青年的励志成才提供了最好的教材,让我们见贤思齐,不断修养成才,培养优秀品质,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