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避免灾后疫病流行!(二)
点击上方“山东卫生计生”可以订阅哦!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饮水饮食和环境卫生状况恶化、病媒生物孳生、人群密切接触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经密切接触传播传染病的可能性增加,做好这些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是抗洪救灾的重要任务。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腹泻,主要是感染了细菌、病毒或寄生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如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以及感染了其他病原体的感染性腹泻。有的肠道传染病还可引起有关脏器及全身性感染,如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要牢记“病从口入”这一重要环节,坚决做到不吃生食、不因生水、饭前便后严格洗手等防病要求。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或在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可感染人类的疾病。由于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如果灾区群众居住条件较差、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压抑,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灾区卫生防病措施一旦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今天,继续为大家科普洪涝灾害后部分重点疾病的防控要点:
食物中毒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应保证清洁,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病死、死因不明和变质的禽畜肉、水产品;不吃变质的剩饭剩菜,不吃不洁净的生冷食物;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不吃发霉食物;不自行采摘野生菌类食用。避免误用工业盐当食用盐;食品应储存在干燥、低温处,且不易被鼠类和苍蝇、蟑螂侵害,并防止鼠药污染食品。洪灾期间和退水应避免或减少大型聚餐。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
肾综合征出血热
要做好卫生及自我防护工作,如确保家及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食物防止被鼠污染;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做好防鼠灭鼠措施,防止鼠进入室内;不采取人工捣动鼠窝等灭鼠措施。
布鲁氏菌病
接触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时要戴手套、口罩和防水围裙。不喝生奶,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布病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出现疑似布病症状应该尽快就医,延误治疗可导致慢性化,对身体伤害更大。
登革热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灾区居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闲置废弃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容器等。二是大力整治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三是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露天场所活动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防止蚊虫叮咬。四是一旦有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祝您健康
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微信号:sdswsjsw
资料来源: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