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9月份健康提示
9月,暑去凉来,已经进入秋天,但天气依然炎热。又正值开学季,返校师生短时间内聚集,给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岚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学生和家长朋友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预防秋季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及流感等传染病。
一、秋季肠道传染病
9月份是各类学校集中开学时间,同时也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以下三种: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轮状病毒性腹泻 秋天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要是妈妈发现孩子有咳嗽、发热、咽喉肿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可能就是感染了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性腹泻 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后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学校、托儿所等场所引起集体暴发。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是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发病后主要特征。9月入学季仍是手足口病好发时节,幼儿园和小学易出现聚集性发病。注意做到:
1.开学后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
2.若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幼托机构或学校,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3.家长、老师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以防成人因隐性感染而将病毒传播给儿童。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坚持每天通风2~4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要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有条件的家长可给孩子接种EV71病毒疫苗以减少重症的发生。
三、肺结核
肺结核易于在学校等聚集人群中流行传播,排菌者为其重要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有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请注意以下几点: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经常开窗通风。
3.如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当怀疑得了结核病,可以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4.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四、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尤其是新生开学和集中军训期间,易因居住拥挤、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而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及经水传播是本病主要传播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眼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面盆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注意做好:
1.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脸盆等。
2.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就诊治疗,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毛巾、枕巾、被褥等经常换洗或曝晒后再用。
3.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家庭内做好隔离消毒,并少到公共场所活动。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侵袭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大多有发热及轻度不适,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膜脑炎、睾丸炎等。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要注意防范。主要措施有:
1.平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集体单位尤其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幼托机构日常消毒。
3. 如果得了腮腺炎,要做好居家隔离,要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才能入托、入学,一般在三周左右。
4、对易感儿童亦可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预防。
六、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常见疾病。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有高热、头疼、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而呼吸道卡他症状如打喷嚏、流涕等相对较轻。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易有肺炎并发症。预防措施有: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必要时可在高发季节来临前,提前接种流感疫苗。